清朝大学士跟明代大学士相比有何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12 06:53:28
像权力大小、跟君权的比较等等。

一楼的你简直就是在胡说八道,中国古代的内阁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内阁完全就是两回事。都知道朱元璋为了加强专制皇权废除了丞相,并规定子孙后代都不许设丞相,从此以后历史上能正当合法限制君权的相权不复存在,全国重大事务都由皇帝一人决策,但是皇帝政务太多忙不过来,所以需要秘书和顾问来打杂,大学士就是这么来的,这些人办公的地方在深宫之中,称内阁。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阅览各地奏折,然后吧自己建议性质的处理意见写出来,用一张纸附在奏折上再呈交给皇帝,这个叫“票拟”。然后皇帝在针对大学士票拟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决策,或者采纳,或者驳回,或者修改,然后把最后的定论用红笔写出,这个叫“批红”。(一般皇帝不会亲自写,而是给出最后意见,叫司礼监主管太监去代笔,所以后来明代皇帝要是自己太昏庸了不想看奏折,决策权就落到了批红的太监手里,他就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随意批红了,比如魏忠贤)从这里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明代的大学士其实是一个相当于皇帝秘书和顾问的角色,他只有咨询和顾问的权力,而没有任何决策权力。明代有个大学士叫做张居正的,受到皇帝器重,推行改革,权倾一时,但是死后却被政敌拖出坟墓鞭尸,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在法律上制度上没有实权的大学士却做了以前宰相才能做的事,这个叫做僭越,是不合规矩的,从道理上讲是以下犯上的,所以这些人可以名正言顺地处置他。
清代沿用明代内阁制,也设大学士,也是咨询和顾问,但是清代大学士做的事比明代还要少了,特别是清朝雍正皇帝设了军机处之后,军机大臣对皇帝更加言听计从,跪受笔录,直接传达皇帝的旨意,逐渐取代了内阁大学士的位置,大学士就渐渐成为了一个名誉性的头衔。所以从明代大学士的设立到清代大学士退出政治舞台,都反映了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

这个都是我自己写的,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明代大学士如果不入内阁应该也是一个荣誉称号,或者一个顾问闲职;如果如了内阁就是宰相,特别是内阁首辅,基本上和前朝的宰相相差不大(我指的是明朝中后期)。清朝大学士基本上是荣誉称号,有宰相之明无宰相之实,有的是秘书功能,有的是顾问功能,有的是老师功能,这个就要看具体情况了。一般大学士应该是兼职,基本上那些名臣都当过大学士,比如刘统勋、李鸿章他们,但是他们的权力绝不是因为他们当了大学士才有的。比如李鸿章是因为他是北洋大臣加直隶总督。
至于和君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