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物理原理解释为什么空的洞容易感觉到有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1:38:32
如题。请告诉我可以用什么科学道理解释。谢谢。

如果答案满意,会有至少20分的追加分。
谢谢几位的回答。请稍微详细点说,或者给我某个线索可以在百度上查找的,因为我需要就这一点写大约200字。

个人感觉你实际上想问应该是为什么空的洞容易感觉到有风
先明确以下几点
1.风是空气的流动
2.空气流动速率越大人越容易察觉
3.洞是相对于相邻空间来说比较狭小(这条表述不太恰当,自己理解)
4.空气是流体,流体从大的截面进入狭小的截面,如果要保持流量必然加大流速
综上4点所述,人容易感觉到风的存在,建议参考下流体力学方面的书
其它几位回答者说的也有道理,
比如洞内温度低,温度决定气压,由高压去流向低压区,等等因素

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

气压梯度力是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空气就从气压高的地方向气压低的地方流动,“水往低处流”,空气也是这样。因为高、低压差,使得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力,气压差越大,这种力也就越大。就像物体从楼梯上滚下来,楼梯越高越陡,物体就滚得越快。所以,这种力称为气压梯度力。显然,气压梯度力的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与空气密度成反比,力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在大气温度为0°,大气压力为1013.25百帕的标准温压条件下,空气密度是1.293千克/米3。这时候,如果出现1百帕/赤道度的气压梯度,就能产生7×10-4牛顿/千克的气压梯度力。不要小看这个力,只要经过一定时间,就能产生很大的速度。例如,3小时后,就能使风速从零增大到7.6米/秒。持续10小时,就会使风速增大到25米/秒。这就说明,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不过在事实上,在空气开始运动后,会有其他动力来与气压梯度力相平衡,以达到空气的常速运动。所以,尽管比较小的气压梯度,也可以引起很大的风速,而各种力的相互平衡作用,能使风速不可能无限地增大。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地球自转速度很快,有464米/秒,自转一圈有40074.25公里,以华里计算为80148.50里,真是名符其实的“日行八万里”。在这样高速自转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在北半球,运动着的物体,常因地球自转作用,产生了使物体在其前进方向往右偏转的力,这个力因地球自转引起,所以称为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则使运动着的物体在前进方向往左偏转。

地转偏向力属于一种惯性力,是由地球自转而产生,所以,只有当物体运动时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它的方向永远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