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几例新中国成立之前制造汽车的尝试,为什么都没有成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0:47:48
例子最好2个以上,详细点,拜托!谢谢!

中国从1901年开始已有汽车进口。清光绪27年(1901年)冬,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z)将2辆汽车带入上海。同年腊月廿一日(1902年1月20日),经公共租界工部局例会上讨论,决定先发临时牌照,次年发正式牌照。1907年以后,中国少数沿海城市陆续出现汽车客运和汽车货运。1913年,全国经济委员会成立,督导公路建设,拨款地方修路,鼓励民办汽车运输,将公路列为政要之一。1917年,当时中国第一条汽车运输线路张(家口)库(伦,今蒙古乌兰巴托)公路通车。到1927年全国公路总长已达29170千米,民用汽车保有量由1912年的294辆增长到18677辆。1934年成立公路委员会,统一路政,开展省际联运。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这一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汽车运输业日趋繁荣的年代,每年平均进口汽车5500辆,全国公路总长延伸到117296千米,民用汽车保有量68917辆,出现了一批官办的和民营的出租汽车公司和公共汽车公司。
  中国要建立民族汽车工业,制造汽车的愿望早在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中已提出。1931年张学良先生首先将造车设想付诸实施,在辽宁造出民生牌汽车
  民生牌汽车
  第1辆民生牌汽车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东北国土即将沦陷之际,曾在上海3次参展,2次游行。表达了民众对国产汽车的钟爱,并对日本侵略者的义愤填膺。
  (资料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北京,1995年)
  据史料记载,1926年6月,张作霖在奉天(今沈阳)成立迫击炮厂(1929年5月改称为辽宁迫击炮厂)。1928年,张学良在东北“易帜”,认为全国统一后要“化兵为工”,拟试制汽车。先在迫击炮厂内成立工业制造处,后改为附属民生工厂,张学良先后拨款80万元试制汽车。当时民生工厂有职员30人,工人177人,共207人。聘美国人迈尔斯(Myers)为总工程师,还雇佣了几名外国工程师。1929年3月民生工厂进口了一辆美国瑞雪号汽车进行装配、试验。后将该车拆卸、测绘,对部分零件、部件另行设计制造。历时2年,于1931年5月试制成功第1辆,定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可装载1.8吨货物,适于城镇使用,曾计划制造另一种为100型的货车,可装载2.7吨,适用于较差路面。
  第一辆民生牌汽车诞生于东北即将沦陷之际,曾经历过国土沦丧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