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释“烦”这个字,抱括它的由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3:45:28

会意。从页,从火。从“页”表示与头部有关;从“火”,表示发烧。本义:头痛发烧

中国字是图形文字,多有意境在里面,不是凭空造出来的,横竖撇捺,左右上下,都有讲究。就说这“烦”字之所以这样写,便有故事在其中,容我慢慢道来。

古代的时候,信奉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一个人若想改换门亭,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必须寒窗十年,熟读四书五经,以求考秀才、中举人,然后进京赶考,保不齐就金榜题名,蟒袍加身,玉带缠腰,一家人都跟着升天了。

话说江南一秀才,历经千辛万苦,风餐露宿,来到京城赶考。到了开考的日子,便随着众生员进了考场。那时的考场是设在一个大大院子里,用芦席搭成一排排一间间的棚子。考生们一人一间,自备干粮和一应物品,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不得随意走动,自然也少不了兵丁的把守。这秀才坐定属于自己的窝棚,将笔墨纸砚摆放停当,席地端坐在条案后,静等考官开题。满考场鸦雀无声,只听一声高吼,“今科的考题是《试论国运昌盛与国运娼盛之区别》”。这小子一听傻了,在家先生押的题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不教,父之过》、《万事孝为先》之类的,这算什么东东,脑袋顿时大了。第一天过去了,大字没写一个,眼看着就有人交卷离场了。天渐渐黑下来,等天一亮,再不交卷,就玩完了,到了那般田地,还有何脸面见家乡父老呀。急忙点起小油灯,细细的端详这题目。突然眼前一亮,铺开册页,提笔沾墨,“唰唰唰”一挥而就。那字写的,气死颜真卿,赛过柳宗元,只见上面写的是:无甚区别,不过多一女子也。只在这一刻,锣也响了,急忙起身,伸个懒腰准备交卷。谁知这一伸不打紧,就把那油灯碰翻了,火捻子正好掉在卷子上,宣纸易燃,一瞬间就烧去了大半,那秀才顿时瘫在了考棚里,结果可想而知。

这正是“火烧册页纸,懊恼一辈子”,由此便生出一个字来,就是“烦”。

喃音是指越南本民族文字喃字的读音。由于一部分汉字的写法与喃字相同或直接被作为喃字使用,它们的读音则与其汉越音(音读)产生了差异,这部分汉字被作为喃字使用时,所发的音一般有两种:古汉越音和越化汉越音,他们通常也被归为喃音,而不是汉越音。比如:“节”作为喃字时,其喃音为“Tết”。而其汉越音则是“Tiết”。

[编辑] 古汉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