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cpu倍频的问题——高分追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5:49:29
主频=外频*倍频

这里我将外频理解为cpu采集内存数据的速度,主频是处理计算所读取的速度。可是我觉得一个cpu读取数据和处理数据的速度应该没什么关系,为什么还要引入倍频这个概念呢?
采集数据是一种能力,而处理数据又是另一种能力,两者之间应该不一定有正比关系啊。凭什么采集数据的能力越强,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呢?
希望高手能讲的浅显易懂,我听懂了就追加50分,谢谢!

.

本来就没有什么正比关系,所以才会有倍频的概念——
“倍频”是主频:外频的倍率,对不同的CPU甚至是同一个CPU而言都是可变的,
从最低的 1:1 到最高的超过 20:1 ……这正说明主频和外频之间并没有什么
固定的比例关系,而是可变的。

至于你说的“采集数据的能力越强,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这是对的:
因为要处理的数据是来自内存的,即使配上超大的L2缓存,L2缓存本身也还是要
对内存存取数据,这个存取数据的速度必须尽可能的和越来越快的处理速度相匹配,
不然CPU就会经常空转——没有数据的话,处理速度再快也只能干等着啊!

事实上倍频值差不多也等于 CPU处理数据的速度 是 内存总线速度 的多少倍,
只有早期的386、486,这两个速度才会相等,就是 1:1,所以那个时代不需要
L1、L2 高速缓存。其后,CPU处理速度飞速提高,但是内存的速度提升却不快,
这导致CPU本身并没有办法同步提高对内存存取数据的速度,比例就不再是1:1了!

为了解决这种处理速度快、内存速度慢的不平衡关系,CPU首先是加入L1缓存,
然后是L2甚至L3缓存,并且还引入了DDR技术,以及双通道内存,未来还会有三通道。
但是无论如何,CPU处理速度总是更快一些,所以倍频永远是一个大于1的比例值。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存取速度,能尽量减小这种差距,从而间接的提高了性能。

.

跟着学习吧。

在486之前,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而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而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在Pentium时代,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从Pentium Ⅱ 350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