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过去掌握了一个较复杂专业技能的一个事例或解决了一个较复杂专业问题的事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1:33:27
本人因时间紧迫,已学过此事例,不知道合理不,只能麻烦各路朋友,能够提供准确答案,供参考之用,本人在此非常感谢。此事例希望能够现实点,大约需要1-3页即可。
急急急急!!!!

现代学术界过分强调研究论文会产生某些问题。例如,学术型科学家会忽视教学职责
并感到发表论文的压力。他们可能不情愿从事那些不能帮助发表论文的针对学生的教学活
动。另一个压力是很多科学家得到研究的资助经费。科学是个花钱的事业,科学家会不停
地寻找经费来源。他们不仅需要科学设备,也需要有技巧的研究助手,还需要一些实验材
料,计算机系统等等。因此科学家把相当部分的时间花在争取研究经费上了。
“发表或者毁灭”带来的第一个后果是,促使科学家尽可能快地生产论文并发表它。
设想两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团队,都在努力解决一个专业问题,他们知道谁先解决问题谁
就可能得到国际承认甚至获得诺贝尔奖,而落后者只能是对前者结果的证实,自然地产生
了第一个解决问题的巨大压力和动力。科学上有很多纪录在案的事例。最著名的可能要算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剑桥大学的克里克和沃生试图揭开DNA结构之谜,他们受到了来自
同样在力图解决此问题的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富兰克林和美国著名科学家鲍林的驱使。

“发表或者毁灭”的第二个后果是科学阶层的形成。普赖斯指出,大约有一半的论文
是有1/10的科学家发表的。最著名的科学家聚集在最著名的大学,在那儿做出最伟大的发
现。自我强化机制在这里起作用,屈指可数的大学或者研究机构做出了科学上最了不起的
成绩。例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等等。一个国家的科学家的从
下而上的分层等级可能是讲师(助理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教授(研究员)、
国家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尽快往上爬是科学家的从事科研的动机之一。
“发表或者毁灭”带来的第三个后果是很多科学家发现通过正式出版渠道—杂志的论
文不能跟上他们工作的节奏。一篇论文要花上1年时间被审阅和发表,其他科学家看到时已
经过时了。他们将不得不更多地依赖非正式的交流系统。通过会议或者简报甚至大众媒体
,不停地访问和流动,科学家之间才能保持最快的联系。目前,电子资源的应用可以加快
交流,但是在互联网上发表文章或者在电子刊物上发表文章与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文章尚不
具备有同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