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怎样看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2:02:03
看报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如何培养他们的看报习惯,又该怎样看报?希望得到一种学习方法。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深读了最近东莞市党代会的有关文件,在创新发展模式中提到强化全员培训,还要推动广大农民和外来员工读书看报,增长知识,提高素质。一提到看报,笔者作为从业者就敏感起来:看什么报,怎么看报?
这个问题绝非无厘头,看什么报、怎么看报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往往可以对读报者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谓“兹事体大”。有一个真实的历史笑话可以说明这一点,为做“储君”,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竟然自己出资,做了古往今来第一份仅供个人阅读的报纸——盗用《顺天时报》,专门刊登各类“劝进”与赞扬袁世凯的文章,专供老爹天天读报。早有称帝之心的袁世凯果然对这份“报纸”十分满意,称帝之后,这份特殊的报纸还在印着,直至有一天,大臣赵尔巽前来谒见,发现有异,拿来真正的《顺天时报》,袁世凯一对照,这才知道上当。
袁克定这一招,叫做信息的单向屏蔽,屏蔽的结果就是坑苦了老子,有研究者分析认为,袁世凯何等精明之人,若早知反对帝制的声音如此强烈,自有一番审时度势,尚不至于在彼时彼刻赌身家性命背历史骂名。袁世凯临死时大呼“他……害了我”,不少论者就认为“他”即袁克定,可怜“袁大头”精明一世,却被一张报纸坑成了“冤大头”。
个人版《顺天时报》的历史笑话,足以成为当代信息学的经典教材,因为它更加剖明了信息本身传播的多种要求。如果说袁世凯真被袁克定害了的话,就害在信息渠道不畅、信息的种类单一、雷同的信息之外,又缺乏一种参照物以资比较,便于分析辨别。一旦参照物缺席,或者干脆选错了参照物,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就会失灵,做出南辕北辙的错误决定,贻祸自身。一代独夫袁世凯的教训正是我们现代人的前车之鉴。
其实说看报,看来看去,无非就是接受信息。对信息的接受,都有一个选择性接触、选择性了解、选择性记忆,这个阶段是在对比中消化、在理解中再造的过程,获得的是真正的知识,囫囵吞枣,反而更易因噎废食。所以养成读报习惯,不能生吞活剥,而是要学会比较,学会思考。
因此提出让农民和外来员工看报读书,我们在因势利导上,不仅起码要保证一个基本的信息源,还要提供一个可选择的信息面,在信息面中选择性理解,培养思考能力,才能由吸收知识上升到生产知识。仅仅培养翻报纸的机器,那不是学习的初衷,培养活学活用的新人,才是看报的目的。

小学生看报,可大致浏览一遍报纸的标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