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0:36:24
现在急用,谢谢!
附带名著相关段落,分析
附带更多提到医学的名著

熟悉古典文学的人大约都知道,中国文学有两大传统:《诗经》与《楚辞》。其中《楚辞》可以说是文人创作文学作品的滥觞。楚辞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所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楚辞还有一大特点,是继承《诗经》的,就是以植物来寄托感情,托物比兴。汉代王逸在《楚辞章句?离骚》序言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独立江畔的三闾大夫,回首故国,彷徨踯蹰,那离情别绪便寄托在触目所及的人间草木之上了。

  关于楚辞中的植物,历代学者也有论及,其中以宋代吴仁杰的《离骚草木疏》为代表著作,此书曾出影印本,网络上有电子书,版式清爽怡目,足见宋版书的精妙。从前关于楚辞植物的注解,往往失之过略,常用“古代的一种香草”顺势带过,读后仍感茫然。这也是知识分子不通事务,不重实际的一种表现。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最大的缺陷,便是躲进书斋,脱离实际。随着现代文明的演进,我们与传统愈见其隔阂,知识结构方面亦有很大的不足。以我而论,在植物学方面则近乎无知。西方很早就有植物学、生物学方面的图谱,我近年所藏的《玫瑰圣经》、《百合圣经》等书,不仅深具绘画艺术性,也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从前看过西方曾有一图谱,画的是“跳蚤”的图像,绘画精细显微,注解详明,深具科学实证特色。西方人体解剖图谱的诞生,也是突破了宗教神学的重重禁忌,才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古典文学弥补了既往知识的空白,于植物学方面得窥堂奥。如“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中的“木兰”,指的就是“玉兰”、“木莲”,“玉兰”是南方常见的植物,香气浓郁芬芳,女性常以之佩戴。我少年的时候也与伙伴们一起摘过。又如“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中的“蕙”今名“九层塔”,古时常在祭礼中用作薰香,“九层”状其形,让人过目难忘。此外“留夷”即为“芍药”,“三秀”指“灵芝”,“屏风”指“莼菜”,“柘”指“甘蔗”(据考证,《楚辞》为中国最早记载甘蔗的文献),“桢”指“女贞”(古人称其“冬夏常青,未曾凋落,若有节操。”中医常作为女性保健药剂)。通过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使我对楚辞的精神内蕴有了新的认识。古人确实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关系更加密切,对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深厚的情感。郁郁苍苍的花草树木,汇合成瑰丽浑成的想象,不仅深含文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