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甲”就是“前三名”的提法对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8 16:56:42

附解释让大家清楚一些:

通常用“名列三甲”来表示“位居前三位”,这种比附是错误的。

用“三甲”排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明、清时期参加中央级考试(先会试后殿试)的各省举人考中进士后被列为“甲榜”,未考中的举人被列为乙榜。由此便引出了“甲第”、“甲科”等概念。“甲”乃等级之意,“三甲”即三等,即一甲、二甲、三
甲三个等级。在明、清时期,把考中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一甲或第一甲,但绝不能称为三甲。从第四名开始至100名左右,称为二甲或第二甲。余者统称为三甲或第三甲,约200人左右。

殿试之制始于唐武则天天授元年(690年)“策贡士于洛成殿”。又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于“讲武殿度进士”后遂为永制。殿试后进士分等级始于宋。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开始把考中的进士分为五甲(等)。元顺帝时又将进士分为三甲,并规定一甲为三人。明沿元制,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始策问贡士于奉天殿,赐一甲三人进士及第,赐二甲进士出身,赐三甲同进士出身。其中二三甲进士各科名额不等,无定数。清沿明制,自顺治三年(1646年)丙戌开科,会试后将录取的贡士举行殿试。

金榜题名,因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小金榜进呈皇帝御览后存档大内,大金榜用皇帝之宝,传胪后由礼部尚书奉皇榜送出太和中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在宫墙壁,故考中进士者称金榜题名,金榜按殿试成绩将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头名状元,因唐朝举人赴京考试皆须投状,故名,第二名榜眼,眼二也,故名。第三名探花,因唐朝新科进士杏园举行“探花宴”,故名,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各科名额不等。
传胪后,一甲三人插花披红,状元用金质银簪花,诸进士用彩花,由鼓乐仪仗拥簇出正阳门,跨马游街,备伞盖仪送回会馆住所。其余二甲,三甲由东华,西华门出宫。

从上述材料来看“前三甲”之说来源于明清的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