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直径在100MM以上的轴承淬火油的要求与推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00:46
材料 厚度 直径 对油品的要求 最大冷速 特性温度 闪点 等
GCR15 5-10mm 80-120 ? ? ? ?
GCr15SiMn
/GCr18Mo 12~40mm ? ? ? ? ?
GCr15SiMo ≥50mm ? ? ? ? ?
此外淬火前的前加工,针对直径在100mm以上的轴承,需要什么样的材质,才能达到机械性能要求,加工方式有那些?一般最常见的是热锻加工,还是别的加工方式? 硬度要求? 组织要求? 金相要求?

我公司在90年代初将氮基可控气氛铸链炉自动生产线应用于GCr15钢制轴承套圈淬、回火。淬火介质主要用N32机械油。随着套圈尺寸的增大,有时出现淬火硬度严重不均和畸变等问题,采用今禹Y15T快速淬火油添加剂对N32机械油进行改性处理后,解决了套圈硬度不均,有效地控制了畸变。

我公司铸链炉生产线自1993年投产至1999年初已累计淬火工件7000余t,产品质量稳定控制在JB/T1255-1991标准范围之内,淬火介质以N32机械油为主,冬季也部分补充N15机械油,对淬火介质除严格控制水分含量外未采取其他检测手段,多年来也未出理淬火质量问题。1999年初,因旧油老化,工件淬火后表面光亮度下降,生产时油烟较大,遂将铸链炉淬火油槽整槽换用新的N32机械油,其后不久即发现厚壁大尺寸套圈(外径>100mm、有效壁厚>10mm)淬火后易出现部分套圈(约占5%-20%)厚端面表面硬度不均匀、局部硬度不合格,出现6级(JB/T1255-1991第二级别图)以上淬火组织。如图1a所示,个别套圈出现如图1b所示的硬度分布。

图中硬度合格区域金相组织为2级,残留碳化物量适合,但颗粒较粗;硬度不合格区域主要为6级、8级、偶见>8级,屈氏体形状为块状,大块状,块状屈氏体中部可见残留碳化物颗粒。

1 质量问题分析

1.1 原始组织均匀性较差是产生淬火不合格组织的原因之一

据查,上述问题出现期间球化退火温度超过820℃,退火组织评级为4级(JB/T1255-1991第一级别图),虽属合格,但由于部分碳化物颗粒较粗且分布不均,造成淬火工艺调整困难。为此对退火工序立即进行了纠正,但此前生产的退火坯已难以返工。

1.2 淬火温度是否偏低

JB/T1255-1991标准的编制说明,出现6级、8级淬回火组织显示淬火温度偏低。而提高淬火加热温度、延长保温时间可提高奥氏体中碳、铬含量,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晶粒增大,提高淬火时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抑制珠光体类型转变,提高GCr15钢淬透性,降低临界淬火速度。据此,我们将淬火加热温度提高8-10℃、总加热时间延长10-15min进行批量生产试验,硬度不合格的问题可得以解决。但不少套圈同—零件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