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和孔子为当时社会开出的药方是什么?(完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7:56:40
是什么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是墨家,儒墨两家是当时最著名的两个学派。而在其后的几千年里,儒家是日益辉煌,大振余响于来世;墨家却是默默无闻,几乎销声匿迹了。近来受央视百家讲坛的感召,重新审视、对比两家的核心理论,方咂摸出一点味道来。
儒家的理论核心是“仁”,仁是什么呢?就是仁爱,人与人互相亲爱。但这个爱是有等级有差别的,“刑不上大夫”。孔子说过:“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人人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遵守礼法才能达到这种仁的境界,天下才能太平。那么“礼”是什么呢?孔子礼的具体内容就是人们常说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按照孔子的观点,天下不太平是因为人们欲望膨胀,做事情不守规矩造成的。所以他特别推举他的一个学生颜回。说:颜回真是太贤了,有一小筐干粮、一瓢水就知足了,他住在贫民区里,别人都忧心忡忡,而颜回却知足常乐!这是一个榜样,人们只要达到颜回这样的境界,天下就太平了。孔子希望以修身来治天下,即修理自己,遵守礼法——按照现在的说法叫“适应”。他认为社会是不可变的,“祖宗之法不可易”,人人应该削足适履,不能动“鞋子”一根毫毛。我想这大概就是他被追认为“圣人”的缘由了。哪一个统治者不喜欢克己复礼的臣民呢?
墨家就不一样了,他们的理论核心是“兼”,即爱所有的人,“务求天下之利而取之”。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号召人们爱及他人,在交往中互惠互利,以达到“老而无妻子者有所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的天下之大利益。我想就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大书特书,大研大究了!“兼相爱,交相利”难道不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吗?墨子还说:要爱别人的国家象爱自己的国家一样,爱别人象爱自己一样,攻击敌人也应该怀着善意,不应该以攻击为目的来攻击他。《圣经》里讲的也不过如此。墨子的观点是与人为善,在社会交往中获得共同的利益,按照现在的话说叫:共同富裕,利益共享。这就有积极改造社会的意味了。改造社会势必要触动统治者的礼法,更何况他还主张“上同天子”,说所有人都是上帝的臣民,都是平等的。怎么能这样呢?这大概就是墨子不被后来的统治者看好的原因了。
在历代尊孔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值得注意,就是在改朝换代之始人们就诟孔,一旦统治者坐了江山就开始尊孔。很有拆桥过河的味道。秦朝始皇帝吞并六国之后,焚书坑儒,不过他们没有等到尊孔的时候就灭亡了。汉刘邦争夺天下之时对儒者讨厌至极,但坐了朝廷就改变了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