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对产品涨价及降价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0:22:55
要详细点,多一点!网上找的,自己写的都行
要最近的信息

您好!!摘录一段关于汽车方面的吧,大同小异吧
  汽车专家贾新光的一个观点让笔者沉思良久。他说, 现在这个市场是涨声一片,大到石油煤电、小到食品与日用品,几乎所有的商品都在涨价,可唯独汽车在降价,这很不正常。前一阵他力主汽车应该涨价,受到网民的一致炮轰,他仍不甘心,他说现在看汽车的确天天都在降价,我的“涨价论”已经失败,媒体都在说降价是大势所趋,但是鼓吹降价就真是对消费者负责吗?

  笔者觉得贾新光的观点值得思考。汽车为什么降价,当然有很多理由:产能过剩、恶性竞争、规模扩大、成本降低等,当然也有消费者最爱听的“汽车行业最暴利,挤点水分是应该的”之类。但是汽车为什么该涨价,却是很多人不仅不去想,就是一听到也会反感厌恶的问题。汽车行业是一个产业链最长的产业,它涉及石油、钢铁、橡胶、机械、电子、化工等多个产业,每个厂家上下游的配套商、供应商和服务商都多达成百上千个,不论涨价还是降价,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但是汽车厂家历来都是只敢说降价,极少敢公然涨价,因为在目前的消费环境下,谁先涨价就是自甘市场份额旁落,就是与消费者为敌。

  但是汽车制造与营销的刚性成本并不会因厂家的咬牙坚持就自行消失,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巨大压力并不是厂家完全能自行消化的,这时候,许多厂家便打起了变相涨价的主意,或趁推新车抬高身价,或在降价的同时缩减配置,或是在降成本的堂皇理由下改用更次的零配件糊弄消费者。于是我们看到,有的车型后备箱的地板变成了硬纸板,原本某个部位1毫米的钢板“轻量化”成了0.8毫米……真是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消费者表面上从降价中得到了一些实惠,但是实际上他购买的汽车的质量也不知不觉地下降了,最终吃亏的还是消费者。

  同时,大面积的汽车降价让有实力的国际品牌更具有竞争力,而正处在起步阶段的自主品牌却更加举步维艰,生存空间变得更加狭小。长安集团90%以上的利润都来自合资企业,而自主品牌却发展困难,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对有可能来到的汽车涨价,既要容忍,也要理解。(杨钧)

  【编辑:张艳红】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