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中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0 02:57:09
求大学中庸的议论文,或解释,或某一句话里的故事,或某一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算了,换个问题:请问一下,议论文的题目该怎么写?是关于“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的

题目:由书卷到金瓯

我的意见是,小时候的启蒙教育决定其一生。

书卷,有缺损,就补之。到金瓯有缺(金瓯指国家,山河)时候,国难当头的时候,才会有挺身而出,补缺救国。

秋瑾的诗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虽有急 卷束齐有缺坏 就补之

[译文]
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捆扎整齐,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补好。

[小故事]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十七岁就因为知识渊博而文明鲁国,这当然是和孔子刻苦读书分不开的。当时还没有发明纸,书都是用竹简做成,然后用牛皮绳穿起来的。据说孔子到了晚年,喜欢阅读《周易》,因为每天翻阅,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三次。而磨断一次,孔子就再整理一次,一直使书保存完好。这一方面反应了孔子的刻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在读书过程中,是十分爱护图书的。

《弟子规》应成为中小学生行为基本规范,但要抛弃其中不合时的封建糟粕。《弟子规》中关于少年儿童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行为习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等等

《中庸》全文和译文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白话解:上天所赋予人的本质特性叫做本性(天性),遵循着本性以做人处事叫做道,圣人的教化,就是遵循本性,来修正过与不及的差别现象,使一切事物皆能合于正道,这称之为教化。这个正道,是片刻也不能够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就不是正道了。

2.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现乎隐,莫显乎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