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高手们几个微观经济学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0:48:11
请教高手们几个微观经济学的问题,由于小妹我今年要考研,但是有几个真题不是很会,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解答一下,先在这里谢谢拉~
1.许多消费者愿意多付钱购买名牌产品,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2.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喜新厌旧”,请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这一问题的根源?
3.一项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中,农业列在第一位,然而,愿意从事农业工作的学生不到1%。对这一反常现象,你怎样解释?(提示:考虑从农业的边际效用,劳动的边际产量角度加以分析)
4.春秋时期,鲁国有个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其他国家遇见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垫钱赎回奴隶,回国后到国库报销,并得到一倍奖赏。据说孔子有位弟子在国外赎回一位鲁国奴隶,事后不去报销以显示自己的道德高尚,孔子知道后反而严厉训斥弟子。请问:
为什么孔子训斥弟子;结合孔子的故事,请你谈谈职业道德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希望高手们帮帮忙哦,答得好的话,小妹可以加分~~~~~

1.许多消费者愿意多付钱购买名牌产品,这要因人而异的;因为物质的内在价值是在于使用,而不是再用摆设炫耀,所以不切合自己实际经济能力,一味追逐“名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适合自己就是好东西;比如一个中学生穿件“欧莱雅”吊带服饰,或者一个打工仔带一块“劳力士”手表,给人的感觉是滑稽和好笑,没有人会说他是富有的,并不能体现出品牌的作用。
2.大多数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喜新厌旧”,这是一种与时共进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事物的理念,可以说是推动社会产品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
3.一项对高等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农业列在第一位,这是因为不管是谁都不能断粮,但又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是因为人具有怕艰辛、图享乐的天性,不是无路可走的话就不会选择艰辛的路;
4.孔子弟子是依法行事,不是一时冲动,所以孔子训斥弟子是错的,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嫌疑哦。
5、职业道德与经济效率之间的关系:
古人云:“坐而言之,不如起而行之”,这就是说什么事都是要干才会有效益的,干事就要有行为,行为的准则又是职业道德的表率;比如在经济效率运作之间的协同和有序上,有了职业道德这个行为表率就能保证各尽其责,不然没有这个道德准则,就会各唱各的调,没有约束和标准,纪律松驰自由散漫,所以不讲职业道德的行为,势必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严重影响企业的对外形象;结合孔子的故事也就是“事关效益高高在上”了。

1,这个可以从两方面分析,首先是厂家品牌差异化和市场差异化的结果,才会有所谓名牌。从消费者来说,对于消费者,花钱买名牌可以提高自己的满足感和虚荣心,也就是效用的问题,可以从无差异曲线分析。
2,这个也是用效用分析,天天吃包子效用肯定一天天降低,如果突然可以吃油条而且成本又几乎相同,当然会喜新厌旧了。
3,农业的边际收益低,边际成本又高,当然都不愿意干了。
4,孔子的徒弟显示自己的道德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有人会模仿他这种行为,更多的行为则是很多准备从其他国家赎回奴隶的人会放弃自己的做法,因为如果从国库报销会让别人觉得自己的道德很低,不报销自己就等于白花钱,所以只要做了这样的是怎么都是不划算的,如果不做则对自己没有损失,比较之下就不会做这个事情,最终的结果是对国家没有好处。
实际上这个问题内在的一个假设是人都是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