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的主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3:59:55
《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是荒诞剧的代表作家,这种荒诞的主题所要反映的是
A.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人们的生活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
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whywhywhywhywhywhywhywhy
书上答案B

应该选D
这是高二第22课的内容
《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就是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所以是答案错了.很正常!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惘
我是学这个的,应该没错。。

觉得应该是B。
===============================
吴岳添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是先用英语后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作家,也是法国荒诞派剧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于一九○六年四月十三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新教家庭里,一九二三年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学习法文和意大利文,一九二七年毕业。第二年贝克特被选派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担任为期两年的英语助教,结识了已经是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同乡乔伊斯,并且与人合作把他的一些作品译成了法文。

任教期满,贝克特回到三一学院任拉丁语讲师,一九三二年辞职后专事创作,同时先后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和德国漫游,在一九三七年看到纳粹主义的威胁后返回巴黎定居。他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抵抗运动,替一个为英国收集情报的支部翻译资料和打字。结果支部被人出卖,他躲过了盖世太保的追捕,逃到普罗旺斯的一个村庄里当雇工。和平刚刚恢复,他又志愿到诺曼底的一个红十字会医院里去当了几个月的翻译。

贝克特早在二十年代末就开始文学创作,用英语写作了评论《普鲁斯特》(1931),长篇小说《莫菲》(1938)和《瓦特》(1942)。二战以后,他把《莫菲》译成法文,并且改用法文写作了《莫洛瓦》 (1951)、《马洛纳之死》(1951)和《无名的人》(1953)等小说。他的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写法截然不同,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大多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别是新小说的风格。

这些小说里的主人公都是孤独的流浪者,例如《莫菲》里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愿活着、只希望死去的流浪汉。《莫洛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莫洛瓦是个半瘫痪的流浪汉,他拄着一双拐杖,在内心声音的指引下去寻找母亲,结果迷失在森林深处,偶然用拐杖打死了一个老人,最后在到达森林边缘时精疲力竭地死在深沟里。第二部分的主人公是莫朗,他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