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侠客行的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5:10:28
温庭筠的侠客行的解释 简单点

侠客行 唐-温庭筠

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微红湿余血。
白马夜频嘶,三更霸陵雪。

注释:

1.鸿都门:在洛阳,点明出行的地点。
2.阴云: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 。
3.宝剑黯如水:比喻宝剑的锋利。
4.微红:正是仇敌的“馀血 ”。以此剑出手刃敌,何等干净利落、痛快淋漓!由此可见宝剑之锐不可挡。
5.霸陵:即汉文帝之陵,在雍州城东(今陕西省长安县东)

《侠客行》为乐府古题。此诗主要刻划仗剑行侠的侠客形象 ,赞扬了慷慨勇武 、赴义杀敌的侠士精神。诗中塑造侠客的形象很有特色 。不是正面描写,又没有直接赞颂,只是描绘环境,渲染气氛,就使侠客的豪迈气概和雄武英姿跃然纸上。

诗的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鸿都门”,在洛阳,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正是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在一片阴暗之中。这“阴云 ”,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 。同时,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 。这“ 阴云”,又是侠客心境的写照。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平,义愤填膺。心情自然是苦涩沉甸。这就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缘由。诗一开始便以阴云般浓厚的艺术气氛,深深地感动着读者。

“宝剑黯如水 ,微红湿余血” 宝剑是侠客的武器,是侠客的伴侣,正可以它衬托侠客的形象。诗的上一句是以比喻言剑的锋利。晚唐诗人沈彬《都门送行》中“一条灞水清如剑 ”,是以剑喻水,由剑的寒光来写水的清沏。而此诗却以水喻剑,由水的清沏来写剑的寒光。二诗异曲同工,均具神似之妙。相传春秋时,越王允常聘用冶工欧冶子铸造五把名剑,一曰“纯钩”(一作“ 纯钩 ”)。其剑“光乎如屈阳之华,沈沈如芙蓉始生于湖,观其文如列星之行,观其光如水溢于塘”(见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绝书》亦云:“太阿剑色,视之如秋水”。后来许多诗人皆以水比剑 。诗中侠客所持之剑,竟同“纯钩 ”、“太阿”一般,寒光如水,锋芒逼人。诗的下一句是从剑身看剑的锋芒 。侠客剑上沾染着的“微红”,正是仇敌的“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