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尊心为什么那么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8:01:42
人得自尊心固然重要,但是过强就会引起别人的烦感。

例如葫芦岛市实验中学的7年1班常贵茹老师。自己的字本来写错了,还说是强调,不让你写错~!!还是她,一次,他的14班里边有个人的词语卷交上去了,她就给判了一行多,就不判了,或者让她的学生判,然后说是她自己判的~?(是人都能看出来了。每张卷的红油笔的颜色都不同)什么态度?很多交上去的卷子都没有判,就发下来了,还楞说是看了~……

也谈自尊
理论上,自尊的定义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具有自尊心的人,能够积极履行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对工作有强烈责任心;在学习方面,能够发扬自觉、勤奋、刻苦的精神。自尊心越强的人往往压力越大,待人有礼貌,做事情考虑后果,这样会被更多人所赞赏。
从理论的角度,我无法驳斥上面的定义,但从现实看,我对自尊的解释持大部分反对态度,自尊的定义是尊重自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这个定义无可厚非,但说“具有自尊心的人,能够积极履行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对工作有强烈责任心;在学习方面,能够发扬自觉、勤奋、刻苦的精神。自尊心越强的人往往压力越大,待人有礼貌,做事情考虑后果,这样会被更多人所赞赏。”我不同意。自尊心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分,如果价值观成熟了,并且具备了一定的修养、能力和学识,在社会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个解释是成立的。比如说那些成功的企业家,那些有突出成就的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他们有自尊心是正常的而且是有益的。但如果没有任何学识和能力,自尊心太强就是自负,自尊心太弱就是自卑,这些自负和自卑的人也是具有自尊心的人,他们能积极履行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义务吗?有责任心吗?光明磊落吗?
大家都知道“夜郎自大”的成语典故,在现实生活中,自尊心太强的人多数都在重复着夜郎自大的故事。
自尊心不是天生的,而是成就感累积而成的心理形态,但如果没有成就感,自尊心就会演变成自卑。自尊心的四种表现形式是“自信、自爱、自卑和自负”,中国自古就在重复着自尊式教育,从小就树立孩子的自尊意识,也就是这种自尊意识,成为中国中小学教育无法跨越的屏障。由于孩子的价值观体系并不完善,还不具备生存所必需的文化知识、能力和修养,他们的自尊心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即自卑和自负,所谓的自信和自爱都是盲目的。这种“自尊心”让他们停止了进取的步伐,不关心他人感受,在他人面前表现的浮躁和玩世不恭,在父母和老师面前表现为判逆。所以我认为,心理学所谓的中学生必然经历的判逆期实际上是自尊式教育的失败。
还是比尔.盖茨那句忠告道破了天机:在你强调自尊之前,社会要求你首先要有所成就。在没有成就之前就强调自尊,就等于盲目自大。
社会的意识形态突然之间发生了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