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跪求社会心理学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0:04:00
案例:某超市原定感恩节清晨5时开门,但约2,000名经已等得不耐烦的顾客,在4时55分强行一涌而进,混乱中一名职员被推倒在地,从后涌上的人潮更将他踩至重伤。该名34岁的职员送院后,在早上6时证实不治。 据报其他职员曾试图营救达穆尔,但顾客却无视职员劝阻。甚至当职员表示有人死亡而要暂停营业时,更有顾客怒哮:“我由昨天早上已开始排队了!”并继续“扫货”。超市保安及警方到场后,始能驱散人潮。 惨剧中还有4人受伤送院,包括一名怀孕8个月的妇人,据报已经流产。
试列举案例中社会心理学相关概念,并联系概念分析题中现象。(列出概念,解释含义,分析与题中案例的联系)
12月15号前回答~~~感谢你们了

这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去个性化的现象。

  去个性化(Deindividualization) 去个性这一术语是由法国社会学家G.L.博恩在其经典著作《人群》一书中提出来的。指个体在群体中或与群体一起从事某种活动时,个体对群体的认同,或以群体自居,使个体的个性溶化于群之中,从而失去了个性感。与这种去个性化相联系的是,个体似乎失去了作为个性的约束力,在群体的保护下,做出违反他们在社会情境中常常遵守的社会准则的事,表现出非正常的行事倾向。博恩认为,从历史的观点的观点看,人类原本是是从要深蒂固的亲属关系、纽带关系和部族关系中挣脱出来的,随着这种挣脱,原选取表现在这些群体关系中的去个性化也由之获得解放,个体重又获得了个性。但是,个性的解放也潜伏着一种危机,那就是离开群体的心理距离越远,个体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就越感到孤独。个体的孤独又激发着个体重新加入各种群体活动,于是个性又溶化于群体之中,去个性化复又出现。E.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一书是对去个性化的最佳理论阐释。

  费斯廷格和纽科姆认为,当具体的注意力投向群体时,他对自己的注意力便养活了。对群体的注意使个体失却了个性环境,把个性淹没在群体之中。由于去个性化减弱了作为个体时的约束力,也即社会对其的约束力,因此为个体从事反常的行为创造了条件。从心理学上来说,其原因有两个:一是群体成员的匿名性。随着加入群体,成为群体成员,溶化了个性,群体成员便会觉得自己是个匿名者而四边,肆意破坏社会规范;二是责任分散。群体生活告诉群体成员,群体活动的责任是分散的,或者说分散在每个小组成员身上,任何一个具体成员都不必承担该群体所招致的谴责。因此,按照这一公式,对群体的注意增强了去个性化,反过来又强化了通常受制约的行为。

  齐勒认为,个体在社会生活情境中学会了奖励和惩罚的效应,于是把个性与奖励情境匹配起来,把去个性化与惩罚情境匹配起来。当个体用其独特性出色地完成了某项任务时,他会期望奖励随之出现;但是,当个体觉得无论如何要避免惩罚时,或者预测惩罚要到来时,他便会将自身沉浸于群体之中,用分散责任的策略来避免惩罚。所以,齐勒索认为去个性化问题应当同个体“驱奖避罚”的心理联系起来。

  津巴多提出了另一种关于去个性化的理论。该理论主要饮包含两上意思,一是去个性化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