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方法观都有哪些代表形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3 12:13:18
最好有一些解释说明,急用谢谢~

一、理解

1、“理解”双方的关系

1)理解强调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的沟通性行为。与理解相近的表达有:设身处地、体谅、将心比心,等等。

2)从方法观角度看,理解是差异性双方趋同、统一的活动。不过,理解不是对差异性双方互动性的强调,而是诉诸自我本身的一种努力态度。

2、理解主体的运动

1)在理解中作为主体的自我发生着相反相成的两种运动:一方面,理解要求主体放弃自我中心、放弃主体性控制外界对象的习惯心态,从“自我”移置于对象。这是一个放弃主体性、改变为受动性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异己的他人、他者的理解,终归是理解者主体性的活动。

理解主体移情于他人、他者,就是理解主体丰富与扩大自我经验,扩展主体的活动。

2)在整个理解行为中,理解主体最重要的不是表达言说,而是虚怀以待的聆听。

聆听引领理解主体设身处地,体会对方的处境、心境,由此产生同情和移情。

移情作为理解的极致,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了典范形态。

主客体合一的移情,不仅具有心理想象性,而且具有生理实在性。

由“理解”这一人文素质能力引申出人文社会哲学观念的“宽恕”。

理解主体(“自我”移置转向“对象”,“对象”顺应同化“自我”)→聆听→同情、移情→宽恕。

使用教材: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2006年8月第2次印刷。

文字撰写:曾少波

二、直觉

1、科学思维的分析方法

1)分析方法的性质

分析是把对象切割、化整为零,它不以整体为对象。

分析是对现象的扬弃,旨在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

分析是一个过程,目标是把感性直观的现象抽象为本质概念。

分析具有还原论,把事物还原为基本粒子或结构。

2)分析方法的局限

现代系统论和有机体观念揭示了分析和还原方法运用于生命有机体时的根本性局限。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