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学的”死校”与”活校”是指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0 18:39:14

死校。用同一书的各种版本互相对校,挑选一种较好的本子作底本,再以其它本子参校,把不同之处注于其旁。此法由来已久,西汉刘向校书,“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为此法。这种校勘方法简便、稳当,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其不足之处是不作判断,其长处是不参入校勘者的主观意见,能忠实地反映出祖本或别本的本来面目。所以历来校勘家重视此法,凡校一书,必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校法。

活校。即在无祖本或他本可据,或数本互异,无所适从之时,以道理定是非的校勘法。这种方法最难,也最容易出错误。陈垣说:“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清末叶德辉《藏书十约》第七《校勘》,曾提出校勘之法有二:曰死校,曰活校。他说:“今试其法,曰死校,曰活校。死校者,据此本以校彼本,一行几字,钩乙如其书;一点一画,照录而不改;虽有误字,必存原文。顾千里广圻,黄尧圃丕烈所刻之书是也。活校者,以群书所引,改其误字,补其阙文;又或错举他刻,择善而从,别为丛书,板归一式。卢抱经文弨,孙渊如星衍所刻之书是也。斯二者,非国朝校勘家刻书之秘传,实两汉经师解经之家法。郑康成注《周礼》,取故书、杜子春诸本,录其字而不改其文,此死校也。刘向校录中书,多所更定;许慎撰《五经异议》,自为折衷,此活校也。

“死校法”的长处是,尽心为“古人”(作者)负责,忠实于原稿,不轻易改动原文 ;其短处 是,盲从古人,迷信权威,只顾保存原文真相,虽知误而不改。“活校法”的长处是,尽 心为来者(读者)负责,能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择善而从”,勇改而且善改;其短处是,忽视考证,凭臆断而擅改原文。据此,近代藏书家兼校雠家叶德辉把清代校雠家分为死校派和活校派。实际上,死校与活校完全能够兼容并恰当结合,不是不相容的。前面讲过,刘向就做 到了这种兼容和结合。堪称一代校雠楷模的顾千里,更进一步地做到了取死校与活校之长,弃二者之短,提出“书必以不校校之”这句校书名言。“不校”,就是不校改,旨在保存原文真相;“校之”,就是校出书中的是非和疑点,并且据以写成“考证”、“校勘记 ”等附于书中。总之,“不校”与“校之”都是为读者留下继续研究的线索和思考的 空间。这样,也就把死校与活校更好地结合了起来,并把我国校雠的实践和理论推向了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