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中国传统设计思想的美学价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1 14:45:13

你好,这个问题我有回答过!
首先就要说一下中国传统美学的价值,从美学视角论中国传统心理护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从美学视角看,中国传统心理护理思想具有美学的特征,表现在儒家"下学上达"、道家"照之于天"、医家"以情制情"的心理护理思想中;以"形神统一"、"虚静守神"、"天人合一"作为心理健康护理的标准、方法和理想;注重心理护理,强调和谐统一,具有古代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精神,但缺少科学精神.在心灵普遍性了解和把握、知识与价值统一、与日常生活密切结合等方面,给现代心理护理以启示,即对传统心理护理的构建,应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补原则,以人为核心,维护人健康权利,肯定人的健康在其生命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再来说一下对音乐的价值“自性”在传统佛学典籍中原指事物独立的本质属性。慧能借用“自性”一词,对传统佛教理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提出了有别于传统佛学理论而又独具特色的自性论。慧能在《坛经》中指出“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这不仅简化了修炼成佛的方法,缩短了尘世与净土的距离,更为重要的是把佛性从虚幻的极乐世界,拉回每个人的心中,从人的内心世界深处探求自身本质的认识,实际上是以人的主体性,取代了神的虚幻性。

古代许多学者认为中国音乐是非独立的审美艺术(独立的审美艺术,与非独立的审美艺术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是否从属于实用功能。非独立艺术,一般都从属于社会生活的实用需要)。他们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始终是“移风易俗”“使人无欲、心平气定”等政治教化作用的工具。“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⑤〕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伦理价值,音乐应在道德上感化人,表现善与美,要合乎道德和平、中庸的原则。这些观点和言论成为中国音乐理论的主流,长期桎梏了中国音乐创作的主体精神。

而禅宗一面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中“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此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⑥〕的积极、优秀的思想;一面融入自身自性论的教义,促进了古代文人自我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