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训诂学的论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18 05:34:30
小论文而已,1000字左右就行,谢谢了!

1000子还少吗

训诂学的艺术
训诂学尤以艰深著称,探索过往,追究百年甚至千年前的语音、语义、语法,作为一门在清朝备受批判的科目,缘何在当今又呈现出一番生机盎然的景象,不单单是训诂学与时俱进的改革,变革了无故无由推敲的死路,更是因为训诂学自身独特的艺术性。
中国是文明古国,先前诸子大家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文学财富,训诂学则是一门将艺术再艺术的科学,他重新将美丽的故事、醒人的警句等在各个年代生动演绎,可比上西方的圣经与伊索寓言的传播,这些由于时间而和现代人生疏的文字,在中国,需要训诂学来拉近与现代理念的距离。
语言文字是传播工具,训诂学是让语言文字系统规范化的科学。黄侃先生说:“夫所谓学者,有系统条理,而可以因简驭繁之法也。明其理而得其法,虽字不能遍识,义不能遍晓,亦得谓之学。不得其理与法,虽字书罗胸,亦不得名学。”黄先生云:“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之谓。训诂者用语言解释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也。”黄先生的界说中明确了训诂不再是究其生僻,而是义达,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
训诂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近百余年间的事,但作为训诂事实——解释词义的材料——早在先秦时期就存在了。有依据字形说解字(词)义的,有依据字音推求字(词)义的,有用同义字(词)来做注释的。当一个字(词)赋予特定的某种学说或思想时,就用语句加以说明,如《孟子·离娄上》:“故曰:责难于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孟子讲解恭、敬、贼三个字词),完全是为了阐述自己的政治观点。以上可以看成是训诂的萌芽。
训诂发展于汉代。秦末社会的大动荡,引起了语言的大变化。先秦典籍多凭口耳传授,汉代用隶书写出,称为今文经。从汉武帝时起,用“古籀”、“大篆”等书写的古文经陆续出现,其中多有古字、古义,不尽为人所识 ,训诂由此而兴盛发达 。训诂最先从经书注释开始 。《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传本,四种不同注释,其他经书也有各种传本和注释。同时,在汉代产生了《尔雅》、《方言》、《说文解字》、《释名》四种训诂专著,这一切为训诂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