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换成语位置的故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7:06:32
一个具体的故事
速度~~
谢了^-^

据说,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刽子手曾国藩曾多次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曾国藩在向皇帝上的奏疏中有“臣屡战屡败一句”,其军师为此语不妥,乃改为“臣屡败屡战”。这样一改,表达意义大不相同。前者显出其无能;而后者显出其顽强,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任何—种语言都有成语,但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中的成语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更悠久,运用更广泛,地位更突出,民族文化的特征也更鲜明。因此,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要想掌握汉语,要了解中国文化,就不能不重视成语的学习与探究。
那么,什么是成语呢?不少人也许马上想到的是成语的外在形式,会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成语就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词组。”的确,我们所知道的很多成语都是由四个汉字构成的,语言学家称之为“四字格”成语。据有人估计,汉语中四字格成语所占的比例至少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不过,虽然四字格成语占多数,但不是全部,还有非四字格的成语。例如两字格的“推敲”、“渔利”;三字格的“破天荒”、“莫须有”;五字格的“小巫见大巫”、“树倒猢狲散”;六字格的“五十步笑百步”、“风马牛不相及”;七字格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失足成千古恨”;……甚至十二字格的“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等等。另一方面,就是人们常用的四字格词组也有不少并不是成语。如“刀枪不入”、“热热闹闹”、“英雄好汉”等等。所以,外在形式的字数不能作为是否成语的判断依据。不过,从外在形式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不管是多少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构成与一般词语最明显的不同在于:成语的构成是基本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调换文字和颠倒顺序。例如“狡兔三窟”,不能把它拆成“狡
兔”、“三窟”;也不能替换为“狡兔五窟”或“狡鼠三窟”;更不能把它的顺序变换为“三窟狡兔”或“狡窟三兔”等等。因为,随意拆开和调换顺序后所表达的意义就不是成语“狡兔
三窟”的意义了。当然,有的成语会有一些字面上的出入和顺序上的适当调换,表达的意义却不变。例如“讳疾忌医”,可以说成“护疾忌医”;“活龙活现”的“龙”也可以写为“灵”;“千山万水”可以倒序为“万水千山”;“神差鬼使”可以变为“鬼使神差”。然而,这些变化是有条件的,不是随意的,属于成语的活用,这种变换不会影响成语的意义。可以说,成
语不管是由多少个字构成的,都是一个固定的结构形式,不能随意变换,这就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