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铁骑的装备配置,就是说每人的武器啊,配几匹马啊之类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5:26:59
详细的问题说明,有助于回答者给出准确的答案

历史上有名的精锐部队,如匈奴降汉后的突骑,当时汉光武帝有说过:“人称突骑天下精兵,今观其战,乐可言邪。”;唐太宗李世民的”玄皂骑兵”;西夏的“铁鹞子”;金人的“铁浮屠”与“拐子马;岳飞的“背嵬军”,这些部队都是查有史料,记载于典籍。惟独这“关宁铁骑”,不仅查无实据,明朝的多种书籍中均毫无记载,明朝遗民谈迁在其著作《国榷》中也只字未提。到是《明季北略》中明文提到,三桂手下有“彝丁突骑”数千,皆敢战,建州为之惧,又是突骑,而且是由蒙古人组成,也不是什么辽人。那么这“关宁铁骑”究竟从何而来,就实在令人费解了。 (前身应该是李成梁的辽东铁骑)
目前翻阅的史籍中,仅有吴伟业在清顺治九年成书的《绥寇纪略》中明文使用“关宁铁骑”这四个字。但是依据当时的舆论倾向,“关宁铁骑”不大可能是指袁崇焕训练的,以辽人为主的骑兵。袁崇焕当时有“投敌叛国”之嫌,直到清朝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清人根据《清太宗实录》编写《明史》时,乾隆下诏为袁崇焕翻案,而这时已经是150年后了。而《绥寇纪略》成书於顺治九年,此外《 太宗实录 》六十八卷。(顺治九年敕纂,康熙十二年圣祖重修,雍正十二年敕加校订。吴伟业本人没有参与《 太宗实录 》的编纂,不可能有机会提前知道内幕,所以他本人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而为袁家军歌功颂德。也不可能是祖大寿的亲丁家将,因为其过早降清。只有吴三桂,当时身家最干净,乃崇祯朝后期最耀眼的一颗将星,直到北京城破前,还为大明驻守着宁远。最后虽然投靠满清,但是性质却不一样,大家都理解他当时报国恨家仇而引清兵入关。此外野史中对三桂的赞誉也比袁崇焕与祖大寿等人多,从中就可以看出当时舆论所向。
明末,在练兵的问题上,袁崇焕力主“以辽人守辽土”。袁崇焕将这些客兵归纳为“南(江南〕兵脆弱”。说到最后,还是民风剽悍,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且多善骑马的辽人最适于守辽土。因此,袁崇焕在归附的十余万辽民中精选身体强壮者,充实各军,同时大力栽培祖大寿等一大批辽将。借着宁远大捷后明军士气有所回升,开始敢于与后金军作战的机会,袁崇焕苦练出了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这支部队后来被人们称作 “关宁铁骑”,
天启7年5月6日,刚刚征讨过朝鲜 的后金大军在大汗的亲自指挥下向西进发了。皇太极相信,那次宁远的失利主要是过于轻敌,缺乏攻坚的准备,而只要准备充分,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