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09:31:33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蒹葭中的景物,说一下景物描写的作用,想一下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动作,心理

今译: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怅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