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1910年秋天出山时写了哪首诗,求这首诗的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12 16:54:47
还要这首诗的意思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七古 咏蛙
1910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

七古 咏蛙
1910年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做声?七古 咏蛙
1910年 1910年秋,毛泽东离开韶山,报考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入学考试时,他写了一首《咏蛙诗》: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当时学校规定入学考试的作文题目为《言志》,学生们写的大都是些尊孔读经、追求成名成家的内容。而毛泽东满腔热情地抒发了一个青少年藐视天下的气概和胆略。校长李元甫及监考的国文教员读后惊呼:“我们学校取了一名建国大才。”(发表者: 醉爱秋山)

少年毛泽东曾写过一首七绝诗《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1909年,16岁的毛泽东来到离家50里外的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湘军曾国藩属下有2000多个被封为二品以上的军官住在当地,因为东山书院是一个新式学堂,许多军官也把他们的孩子送来接受教育,以便博取功名。一些纨绔子弟看不起乡下来的穷学生,耀武扬威,少年毛泽东对此十分愤恨,便写下了这首咏蛙诗。本来只是一只“蛙”,却要摆出“虎”势,这便是对那种不自量力的霸道的藐视。毛泽东在诗中不仅辛辣地嘲讽了旧时代纨绔子弟的狐假虎威,也暗含了自己不畏强势,愿为天下伸言的志向。
不过,也许令毛泽东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亲手参与推翻了旧“蛙”们的秩序后,新“蛙”们开口的虎威竞有过之无不及,那就是如今那些专横的“一把手”们的发言。应当承认,民主政治的进展已今昔日可比,但是由于皇权思想的作祟,大大小小“一把手”的地位仍然非同小可,他们的金口一开依然是一言九鼎的。正是因为“一把手”的开口太有“份量”了,如今的人们试图通过发言顺序的调整争得一些说话的权力。例如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