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当前经济危机为例,谈谈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手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3:06:49

当前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增加投资的方式来扩大内需。扩大内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增加GDP,扩大就业,并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但从长远看,扩大内需是刺激消费,是加速自然资源的消耗,增加对自然环境的压力,却也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
1.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市场的自发作用,不能实现这种分配,需要宏观调控来避免市场的盲目性。
2.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内在要求。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弥补和克服。
2.1当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具备时,价格机制会扭曲,需要由国家干预。
2.2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需要国家宏观调控来限制垄断,保护竞争。
2.3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不能预示经济发展方向,需要宏观调控来规划。
2.4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对于特别珍贵稀缺资源,生产经营方向转换成本很大的项目等,不能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2.5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中的两极分化问题。
2.6不能解决公共产品的生产问题。
3.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3.1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
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要求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
3.2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而这要求国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作用,要求国家通过长远规划和产业政策来集中生产、组织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建设、扶持主导产业、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3.3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要达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
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一旦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