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当时存在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3 02:49:50
汉武帝的亲戚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说明了什么问题?

西汉王国问题
西汉分封

封异姓王:在秦末和楚汉战争中,一些六国旧贵族和拥兵将领,纷纷割据土地,成为诸侯王。刘邦为了联合他们共同攻打项羽,于是便分封他们为王。他们不是刘氏宗室,所以称为异姓王。西汉初年为加强中央权力,分封了七个功臣战将为异姓诸侯王,他们是:楚王韩信(都下邳)、长沙王吴芮(都临湘)、果王彭越(都定陶)、淮南王英布(都亢)、赵王臧荼(都蓟)、赵王张敖(都襄国)、韩王韩公子信(都晋阳)。这七个王所辖的领土几乎占了全国之半,对于中央政府的稳定和巩固造成很大的障碍和威胁。高帝五年,即刘邦称帝的那年开始,到十一年止,高祖先后翦灭了六国异姓王,只剩下势力最弱、对中央政府没有多大威胁的长沙王吴芮(吴芮传了三代,以无后而国除)。

封同姓王:高祖认为秦祚短促是由于不分封子弟的缘故,遂与群臣誓约“非刘氏而王,无功而侯者,天下共击之!”为了屏藩中央,他一面翦灭异姓王,一面分封自己的子弟侄儿,他们是齐王刘肥、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梁王刘恢、代王刘恒、淮阳王刘友、楚王刘交、吴王刘。这些王都姓刘,所以史称同姓王。在分封之初,诸王大多是幼童,王国的重要官吏也是中央政府派去的,所以干弱枝强的矛盾并不突出。到景帝时,诸王或已成长或已更迭,与皇帝的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终于造成了吴楚七国之乱。七国之乱平定后,汉室继续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地方诸侯不复威胁中央。

七国之乱

西汉初期,刘姓诸侯王的势力渐渐强大,一些有识之士深感担忧,建议对这种势力加以控制。景帝的时候,御史大夫晁错又提出削藩的建议,即削夺诸侯的封地。他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景帝接受了这个建议,这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满,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吴王刘即与楚、赵、胶西、胶东、川、济南等六国联合起来公开反叛。他们打着“诛晁错以清君侧”的旗号,举兵而西。汉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36万大军平叛。三个月以后,叛军失败,刘被杀,七国之乱结束。

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以后,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继续打击地方势力。

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采纳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