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在心,不在纸的理解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6:19:47
券在心,不在纸的理解

该典故出自《清稗类钞.敬信》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立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翻译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这句话是友人之子拒收白银时蔡对他说的,意思是:(你父亲了解我的为人)“券”是立在心里的,而不是立在纸上的,(所以没有告诉你)。
友情深厚,立券不立券根本不是主要问题。
该典故说明了蔡璘重诺守信,不贪图钱财,恪守友谊的品质。在现在使用时,也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

一个人的信用契约,是在他的“心”里,而不是“写”在纸上的。(或: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守诺言的品德,即使有了契约,他也不会履行,岂不是一纸空文?)(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