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东吴人才济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3:30:37

东吴人才之盛不亚于魏。何以见得?首先,可以从三国志中所记载的臣子数量上看出,东吴的大臣绝对数量不如魏,但与其人口数和立国时间相比,其比例远高于魏蜀。其次,蜀国人才调零,诸葛一人独揽大权是众所周知的。魏国则是有武将多勇锰匹夫,文臣多帮闲谋士;早期贤臣多忠于汉室,后期则更是篡逆倍出;而且从整体看碌碌之辈较,也许是曹操一个人的光辉太耀眼了,遮住了底下的臣子们。而东吴不仅人才质量十分突出,人才结构也非常完整。这里我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地例举人名了,看看历史书便可知。

不仅人才之盛不亚于魏,甚至可以说东吴的团队是三国中最好的。蜀国政治混乱,臣子间斗争很突出。如诸葛亮一个人的政敌,有记载的就有李严、李藐、彭羕、廖立等,再如刘封与孟达、申仪,魏延与杨仪……,再如马超归顺后极为谨小慎微,听彭羕不过发了几句牢骚,吓得马上告发。足以说明蜀政治险恶。

魏国则以盛产逆臣叛臣著称。司马氏一家不用再提,叛将就就有于禁等一大堆。

当然,魏吴也有官场斗争,蜀吴也有叛将逆臣。但蜀多内部争斗,魏多逆臣叛将是两国人才构成上的显著特点。

而东吴的团队相对来讲要好得多。可以说毛病都是出在统治者身上,而不是出在臣子身上。东吴是三国中最不符合封建社会评价体系的一个集团,所以人们历来没有对东吴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喜欢觅寻其弊病加以批评,而较少挖掘其闪光点用来借鉴。正统派多注意东吴后期阴险的宫廷斗争,而没有注意到东吴早期的最佳团队。我认为从史料中,能发现东吴的团队具有另外两国所不具有的一些特点:

1、臣子间举贤荐能。如“四帅”的互荐。对此容斋随笔评价道:“自古将帅,为尚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四人相继,居西边三四十年,为威民将,曹操,刘备,关羽皆为所挫.所更相汲引,而孙权委心听之,吴之所以为吴,非偶然也.”

2、臣子间矛盾较少。东吴可谓只有宫廷争斗,而无官场争斗.比如连甘宁凌统之间虽有杀父之仇却能大体保持团结。

3、年轻的集体。这一点更不必多说了。

东吴在当时是国力较弱的一方,也是最不正统、最不符合封建社会价值判断的一方。在当时来说,刘备集团是道义上的正统,曹操集团是地理位置和朝代沿序上的正统,而孙氏政权是最平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