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产生许多小说,主题、美学现象不同,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7:58:55

四十年代最有代表性就是张爱玲吧。那种外冷内热的风格,将人类的情感演绎到极致。相对于中国传统美学来说,这是一种新的美学感受。
又如钱钟书的《围城》,谐趣批判的风格,让人在谐趣中感到心寒。这种外热内冷更深处还是热的风格,同样是新的美学感受。
其他小说,基本上都是延续此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遵循“为生活”“为艺术”两种不同的写作道路。“现实主义”“为生活”,以人类活动为美。我行动,我快乐,我互相欣赏。而“浪漫主义”“为艺术”,则注重艺术的精益求精,把艺术当做一种技术活。这两种道路都在前进,但不像上面两种新的小说得到更多的突破。
百年中国文学,一直在形而上之中摇摆挣扎,而大多数时候,自己的美学观又被生活的窘迫所压抑,一般的作者往往不能放开手驰骋自己的美学天地。而且老的作家提携后辈的传统,一直限制了新作家的自我开创能力。直到今日,这种老一辈作家提携后辈,后辈作家只有依靠提携才有出头之日的风气依旧遗祸无穷。这都是在现代文学早期就产生的现象。
一言以蔽之,中国现代文学过去百年一直是近亲结婚。而四十年代出现的一两个作家则是异数。

每个人的思想不同 审美观念不一 对社会环境的感受经历认知不尽 混乱的国际局势让人的思维更跳跃

看看当时的美学观吧,解释这东西我实在是没空写,而且个人的理解不同,非常的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