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国俄罗斯在世界上的地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5 02:34:37

我国著名军事战略研究者姚有志将军曾对中美两国战略文化的差异做过如下精彩点评:
中国重柔,美国重刚;
中国重道,美国重器;
中国重义,美国重法;
中国重内聚,美国重外张;
中国重守势,美国重攻势。
那么二者在实践中的效果又是如何呢?
美国对中国大战略的解读和应对,反映出其注重实效、看重权势、我行我素的战略文化思维模式。美国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定位,直接决定了其对华政策选择。
无论是华盛顿的“鹰派”还是“鸽派”,都选择将中国的崛起放在同美国对立的位置上,认为中国若兴起,美国必然衰落。这种认知坚信,“无论中国今后变成什么性质的国家,崛起的中国对现存国际体系,对中国在现存国际秩序中的地位都是不满足的,中国必然有改变现状的要求,因此必然对现存的国际体系构成挑战和威胁”。
这种理念中既包含了像米尔斯海默那样从历史发展规律角度出发,“客观”审视世界格局变迁的观点,也不乏糅合了意识形态、强权政治甚至个人情感的“冷战思维”。
中国的崛起被美国视为体系内一个新霸权的诞生,这种发展趋势必将会导致中国对美国的霸权地位发起挑战。
一些美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的崛起能够以和平方式完成,偏执地认为在“和平崛起”这一宣传口号的后面,隐藏的是中国“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
米尔斯海默之所以拒绝将中国的崛起看作是能够进行自我约束的,倒不见得是他自身对中国存在多大的偏见和敌意,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笃信所谓的“历史必然规律”,他警告世人:“只有当一国获得霸权后,它才会停止追求权力。
那种认为大国只需拥有‘适量’的权力而无需支配体系就可以高枕无忧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在完全控制体系之前,国家是不会成为维持现状的国家的”。而阴魂不散的新保守主义势力更是将中国看作现实的敌人。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专家、新保守派代表人物罗伯特·卡根坚称:“中国的外交目的毫不含糊,它实际上就是在强健体魄,利用其日益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影响力要求其邻国屈从。”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在国会听证会上将中国称为“专政体制”和“尚未进入文明世界”的国家,并对中国军事现代化大肆渲染。这些都折射出部分美国人对于中国崛起前景的极端定位。
而美国2007年出台的《2007年中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