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庙号是文宗武宗的皇帝反而是昏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5:49:57

文武二字在庙号上并不算好字眼。

首先,在皇帝的谥号庙号的分析上,我们应当以南北朝为界。
南北以前,在对去世皇帝的评价上,人们还显得比较质朴。根据皇帝生前作为,谥号有好有坏,但是都有谥号,也都不长;庙号是出色的皇帝才有的。比如汉文帝庙号是太宗;而汉惠帝只有谥号没有庙号;汉灵帝的谥号就很差。
南北朝及其以后,由于少数民族入侵和割据势力的蓬勃发展,诸位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几乎人人有庙号、谥号,而且多以赞誉为主。比如北魏高祖孝文皇帝 元宏(就是拓跋宏);隋朝的世祖炀皇帝杨广这样谥号较差的,庙号也很好。
再往后到了宋朝,连炀帝这样的恶谥也没有了。国家明文规定谥号只用好字眼,庙号也随之以赞扬为主,像宋徽宗的谥号就是: 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赵佶

第二,文宗和武宗皇帝;
文宗像唐文宗和清文宗(咸丰)算不上英明,成为昏君却是过了些;
武宗的话,可能会比文宗差,唐武宗和明武宗(正德)确实可以称为昏君

第三,我想楼主把谥号和庙号弄混了,
在谥号上,“文”字是好的,“武”字也不差,但略有穷兵黩武之嫌;下面附了谥法解里面关于文武二字的含义。
但在庙号上,由于比这两个更好的字眼很多,所以“文”字和“武”字的含义变差了。文偏向了文弱无能,武字则偏向了夸志多穷

经纬天地曰文。成其道。
道德博闻曰文。无不知。
学勤好问曰文。不耻下问。
慈惠爱民曰文。惠以成政。
愍民惠礼曰文。惠而有礼。
赐民爵位曰文。与同升。
刚强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强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克定祸乱曰武。以兵征,故能定。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文宗、武宗名褒实贬

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一般认为,庙号起源于商朝,如太甲为太宗、太戊为中宗、武丁为高宗(成汤有可能是太祖)。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周朝确立谥号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