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 《鲁山山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2 21:31:06
1、颔联中的“迷”一词,用字传神。请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说说其表达作用。
2、尾联“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两句所表现的情景,与杜牡《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相比,有何不同?

答案越多越好,谢谢各位了!

1,首联中,开头写: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突出了作者闲踏鲁山的自在心情。颔联“好峰随处改”,“改”字传神。说出了山形千变万化,不落一致——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迷”了。一是因为山形复杂万变而“迷路”,二是因为心情惬意,为此间景色所“迷醉”。表达了作者的双重感情:对大好河山的迷恋与自身心情的愉悦。
2,尾联中的不同在于:“人家在何许”是一个拟问句,而作者在最后做出自答:“云外一声鸡。”亦即“人家”在云外鸡声之处,以“声音”描摹“位置”,这就显现出鲁山人家的渺远神秘,让人产生一种向往之情。而《山行》中,杜牧是直语道出“白云深处有人家”,其蕴藉就不如梅诗之深了。
二者之间的不同,在于含蓄与直露的蕴藉差别,在于设问与白描的修辞差别,在于有声与无声的差别,在于情景交融深浅的差别。
本人好诗,习诗多年,如君有意,抽空交流切磋:QQ:286793636

首诗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

开头一句即表达出对山野景物的喜爱,第二句交代喜爱的原因:“千山高复低”。按常理,应该是“千山高复低”的景象,使得诗人感到正好与自己喜欢山野风景的情趣相合,现在倒过来写,强调了诗人对山野风光的喜爱,也是诗的构思所决定的。第二联第一句便承“千山”写“好峰随处改”。“好峰”便是“千山”;“随处改”,到处都可以看到千山的不同姿态,便是“高复低”的具体化。第四句扣题目“山行”,写独个儿在幽深的小路上行走容易迷路,这也是好峰随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当然也通过“幽径”写出了千山好峰的幽深,开拓了山野的境界。第三联两句通过“熊升树”、“鹿饮溪”进一步写山野景物,点明了山行的节令:“霜落”。如果说“千山高复低”是相对的静态景物的话,这两句则是专写动态景物。所以中间两联四句收到了动静相衬的效果。最后两句写人家的所在。人家在哪里?在遥远的白云只外,因为听到了一声鸡鸣。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自然,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另外,诗境的揭示与开拓也留给人不尽的余韵。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第二联写山行,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