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与苏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4 13:16:24
晋代陶渊明因不满官场的黑暗富腐败愤而辞官回乡,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本文中[指<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也以闲人自居,这悠闲与陶渊明的是一致的吗?简述你的理由.

不是。
因为苏轼性格乐观旷达,<记承天寺夜游>既说明了他的怀才不遇,被贬职后,门庭冷落,十分寂寞悲伤,又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名利”的品格。
而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绝望之余,与之彻底决裂,后超然事外。

是的

不一样。苏轼并未想陶一样厌弃世俗。

不一样。
苏轼主要是对怀才不遇表现为乐观的情绪

陶渊明出宦海而归南山,是因为自己厌恶官场的黑暗与腐败,他想要一个“干净”的自己,他对官场的“规则”有着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两袖清风,也要求别人和自己一样。可是他的意志毕竟无法端正其他同僚的行为。所以他选择绝宦海而生南山。
苏轼夜游承天寺是因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没有被执权者采纳,而且自己在朝堂的地位也受到了对立党派的排挤和打压。所以自己不得不抱着怀才不遇的惆怅,被逼无奈的离开自己欲大展宏图的官场。
归结起来:陶渊明的离开是毅然决然的,而苏轼是心有不甘的无奈之举;陶的离开是因为自己的正确的“强求”,而苏的离开则是做好了自己,别人如何那是别人的事,他显得比较“随和”。
虽然苏陶二人都闲居于朝堂之外,但出发点是不同的。陶的闲居是一种主动寻求到的“出路”,幽幽南山是他余生的舞台,而苏轼的闲居却是被动的“退路”,承天寺只是他命途中的一座“驿站”。

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