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近代人物传记的阅读心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21:38:16
希望各位,帮助帮助!
小女子赶着救命的锕!!
感谢给位了!!!!!

《鲁迅与我七十年》

这本书是鲁迅的独子周海婴回忆父亲及往事的一本准自传。因为和鲁迅的关系特殊,其中所述又颇为真切,问世之后,好评如潮。出版社决定再版重印。我所阅读的这个版本,就是在二○○六年再版重印的,说明中交代,校正了几处疏漏,其实也无关紧要,又填补了些内容,不多,对一般阅读来说,和初版并无区别。

从全书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周海婴是个老实人,文字朴实,没有什么花招技巧,感觉上所叙较为可信,娓娓道来,自有一种动人的力量。作者是站在一个儿子的角度写父亲,在他眼里,鲁迅既非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也非整天拿着匕首投枪寻衅的战士,他和通常的父亲一样,笔耕不辍,忙衣食忙住行,出卖文稿,为养家为糊口,上管老娘,中管兄弟,下管儿子,亲情味很浓。来往的朋友同好盈门,广交际,善结纳,也和人闹点儿误会嫌隙,但除了自己的弟弟周作人而外,和其他的人好像并未结下解不开的圪瘩。当然,作为儿子,回忆自己的父母,笔下自有一种人子的敬爱之情,这也属正常。

书中,他对几件有关自己的传闻,进行了释疑。一件是,在鲁迅的葬礼上,他毫无悲戚之色,反而自顾自地海吃海喝,周海婴对此进行了辨正。另一件是有关鲁迅稿费的事,对此,周海婴感到很委屈,原因是担了拿稿费之名,而无拿稿费之实,后来,版权法出台,他趁机要正名求实,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打起了官司,但遭到别人的议论,认为鲁迅的儿子拿鲁迅的版权不应该,因为鲁迅是社会共有的,不属于儿孙后代。周海婴讲到此事,言下掩饰不住的愤懑不平。凭我的直觉,更相信周海婴的判断。前一个传言是因为鲁迅在人们的心目中太伟大,相比之下,儿子就不光逊色,也有些不配了。所以,冒出这种故意贬抑的传闻,也就不足为奇了。倒不是因为周海婴如何的不成器,而是距人们以为和期待的样子太远了。不过,好多人忘记了鲁迅的遗嘱,倘无才学,随便找点儿事做做,万不可当空头的文学家。现在,我们扫视一下那些混迹于文学界的文豪之后,忍不住会摇头叹息,反不及周海婴看起来自然舒服,用鲁迅的话说,这于人于己也还都不错。

他对童年时代的回忆很细,细得让人怀疑是不是从日记里直接摘录出来的。周海婴眼里的鲁迅,就是一个父亲,宽容而不失严肃,整日不是谈话就是写作,写的什么谈的什么,他不大关注,也记得不多。许广平就是一个母亲,忙生活,忙招待,忙父子俩的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