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人进来,现在还有楚国人后代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8:44:43
据调查,湖南湖北除了少数土著后代,其他基本全是外省迁移而来。那么楚国后人哪里去了呢?
难道历史上真的被朱元璋血洗过?后来才有“江西填湖广”

我是湖北人,我的族谱上就是写我家是江西迁移的。听说大多数人族谱都有类似记载。还有很多纪录了湖广被血洗的事。
长辈都说有这回事,湖广曾被血洗。为什么历史没有任何记载呢?
也有一说是湖广在明末被张献忠屠杀过。但是如果是这样。
就不会有湖广填四川之说了。
哪还有人填往四川

四川的确是被张献忠杀的寥寥无几。

日月昭昭,楚人尚在!
  现今的湖北湖南皖南赣北基本保持了楚国时期的血脉(文化且不论),因为所谓五胡乱华等北人南迁,只是增加了楚地居民的华夏血统比例,但是数量有限,并且,楚地在战乱分裂之时基本仍属于南方汉人朝廷。
即使蒙满入侵亡国期,也无太大居民流动,因为北人难逃,来源是河南一带,目标地是两湖,福建。吴越之地也为楚地,此区居民同楚地类似,不过南迁北人比例更大,更华夏化。
楚人古语在今鄂东皖南赣北湘北依然存在很大遗留,某曾在大学图书馆参考过全系列的中国各地方言民俗介绍的书,并且楚人的地域性民风未改,具体的说来话长,可参考湖北湖南的风土人情与历史上楚人风俗。
看姓氏,族谱,祠堂。胡人改汉姓的多无家谱,即使有,牵强附会,并且远祖迷茫。大家族式乡下习俗也很大保存。春秋战国之楚人,偏激刁蛮。今日楚地之人依然。
其实看最简单一条:看族谱吧。一条线牵下来。胡夏泾渭分明。楚人获封地与氏族谱清晰,历史吻合。楚地居民多如此。且刘邦立汉,刘项双方都是楚人。汉之根本就是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人可以亡国,绝不亡族。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一定有,至少湖南岳麓书院这边有,湖南老是说唯楚有才,这说明楚国文化还是在湖南已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精神。
清嘉庆十七至二十二年(1812-1817年),袁名曜任岳麓书院山长。门人请其撰题大门联,袁以“惟楚有材 ”嘱诸生应对。正沉思未就,明经(贡生的尊称)张中阶至,众人语之,张应声对曰:“于斯为盛”。这幅名联就此撰成。
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国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齐聚之会所。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73006.html

四川是满族人杀光的!

惟楚有材

是不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