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给攀枝花带来的变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14:52
改革开放给攀枝花带来的变化
我们身边的变化
多点

相关资料:

  改革开放三十年攀枝花专业市场发展回眸

  买小商品到五十四小商品批发城,采购建材家居到博美华龙,要买电脑到温州商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专业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形成了各种小商品批发城、精品服装城、鞋城、百货批发城、建材批发市场兴盛的繁荣局面。三十年改革开放,从票证时代到供需两旺的变迁,让人感慨万分。

  一

  30年前,我市社会商业网点非常少,居民购物难现象严重。年过七旬的许桂花老人对当年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时只有为数不多的商店经营肥皂、白糖、盐等生活必需品,种类很少,必须凭票证购买。每次还得排长长的队,有时排到自己时,东西都卖光了。”

  建市之初很长一段时间,攀枝花的商业网点存在布局不够合理,区域网点数量偏少,规模小、档次低的问题。国营和企业商店是那时的商业主体,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要。

  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商品经营的进一步开放搞活,全市的商业网点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1979年,渡口桥南、瓜子坪、东风形成小型农贸市场。近郊农民背着蔬菜、水果等沿街巷、路段出售。许大妈说:“自由市场里可以用现钱买到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用排长长的队了。”

  第二年,我市第一个农副产品室内市场--华山市场开业。随后,在炳草岗、荷花池、金江、大渡口、五十四公里、五十一公里等地相继建成有一定规模的集贸市场,年成交量5000多吨,成交金额300多万元,上市品种近百个。

  而五十四汇集了百货公司、烟草公司、糖酒公司等,在物资短缺的计划经济时代,保障了攀枝花人的吃穿用,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特别是在1985年以后,商业网点设施和市场建设多年徘徊不前的状况有了改变,一批新投资的商业设施项目先后开工,到1990年,全市新建了5个大型商业网点设施。

  二

  上世纪90年代初,黄小艳在渡口商业街租了一个摊位卖服装:“一到周末,人山人海,生意好得没法说。”这个时候,商业体制改革逐步推进,许多个体经营户开始加入到商业经营中,形成国营、集体、个体三者自由竞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