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得一些关于透镜的物理题,帮咱解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6:56:19
一、选择题
1.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位置才能成像
2.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眼睛得一种视觉问题 B.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3.简易“傻瓜”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不能改变,暗箱长度(底片到镜头的距离)也不能改变。拍照时,只要把景物全部纳入取景器内,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能拍出比较清楚的照片,这种“傻瓜”照相机的镜头应选用( )
A.焦距较大的凸透镜 B. 焦距较小的凸透镜
C.焦距较大的凹透镜 D.焦距较小的凹透镜
4.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得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名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屏幕上得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5.关于凸透镜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D。成虚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实验中,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2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该透镜可作为放大镜使用
C.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40cm时,在光屏上可得到缩小的像
D.当蜡烛

正确答案是
1.B,共轭成像,原大后就小
2.B,因有部分折射,所以反射光强度减弱
3.B,凸透镜成实像时,焦距小时,像距变化小
4.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5.A,实像异侧倒立,虚像同侧正立
6.A,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满足 f<20cm<2f,可知:10cm<f<20cm

1.B 由成倒立放大的像可知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外,即2f>u>f,对调后变为u>2f,即烛焰在2倍焦距之外,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B 水面相当于一块玻璃板,当它反射光线成像时还有部分光线被折射到了水中,所以水面倒影看起来比实物暗
3.B 能够成像的就只有凸透镜,而无论物距如何变化拍出来的都比较清晰所以必须是小焦距的凸透镜
4.C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
5.A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u>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u=2f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f<u<2f时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因此实像都是倒立的
6.A 首先,能够成像的只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

注:u是物距,f是焦距

虽然晚了一点,但我可以肯定答案都正确,而且我的讲解也比较简洁
今天是正月十五了,先祝你元宵节快乐,再祝你再新的一年里学习可以进步
加油哦

正确答案是:

1.B 成倒立放大的像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之后,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2.B 光射向水中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倒影是由于反射形成的,形成倒影时有一部分光线折射入水中,所以反射的光线少了,倒影比景物暗
3.B 照相机的镜头首先应该是凸透镜,然后照相机成像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应该让透镜的焦距小一些,这样无论物距如何变化都可以成像。
4.C 投影仪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近像远像变大",要像让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就要使物体和透镜之间的距离小一些,像距(即投影仪到屏幕的距离)大一些
5.A 虚像只能是放大的,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