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早期漆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1:46:13
《百家讲坛》早期漆器和动刀的漆器内容简介或观后感

我不知道要多少字,要是多了自己可适当删减,谢谢!

1955年生于北京一座部队大院里的马未都,下过乡、插过队,做过机床工人,如今却是成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玩家”。马未都从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1981年,他写的第三篇小说《今夜月儿圆》登上了《中国青年报》副刊整版。仅仅两个月之后,马未都即从工厂车间跳到了《青年文学》编辑部当编辑。后来又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海马的舞厅》等颇受好评的电视剧;并以“瘦马”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

马未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20世纪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等。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在《收藏家》、《文物报》上发表,并参与编写《中国鼻烟壶珍赏》。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生漆是从漆树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漆器的历史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42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已见使用,战国时期更加发达。在汉代,漆器被作为日用器具,日渐普遍。唐代的漆器实物制作也有明显的发展。宋、元、明朝之后,漆器的制作有20多种。
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
中国漆器工艺是古老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