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寺庙那家属于双桂堂流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6:36:56

西南之边,巴渝之地,有刹名“双桂堂”(亦名“万竹山”、“福国寺”、 “金带寺”),历三百五十载,气象恢宏,道风鼎盛,饮誉古今,斐声中外, 世谓之“西南丛林之首”、“西南祖庭”、“第一禅林”、“宗门巨擘”。
  清顺治十年癸已岁(1653年)秋,破山祖师得抗清名将姚玉磷之助,并集四方之力,于梁山(今重庆梁平县)古黉宫遗址,伐木采石,建堂立殿,顿成大观。创立破山法派,树立双桂堂祖庭,自此始也。斯时斯景,“山以竹号,不入五岳四大之中;堂以桂名,独起三槐二株之际”。

  破祖圆寂,双桂祖庭第二代住持云峤印水,建塔归骨于祖庭,即今谓之破山石塔,塔后翰林学士所撰三方《塔铭》,及楹联、七绝诗、题词等,饮誉当时,历三百五十载,乃蜀中佛文化之一绝,双桂祖庭之镇山瑰宝。云峤印水师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率众建修东廊“伽蓝堂”、观堂,后兴建弥勒殿及戒堂(今文殊殿),为光大祖庭之表率。其后历代祖师皆悉心营建,不绝修缮,历经八次精心营建始完今貌。中尤以第十五代住持常义妙谈,于公元一九八三年,率众修复禅林原貌,新辟旅游景点,第十六代住持大块宽胜,于公元一九九七年,自筹资金,新建罗汉堂一座,使古刹重光,山门焕彩,功德匪浅。
  祖庭名僧代出,称誉佛坛,名盛当世。创派破山祖师,佛学精深,尤擅文采,本慈航普度之心,怀伊尹治世之志,身居明末清初离乱时局,不顾已身安危,出入刀枪剑戟丛中,救民于水火,盛名当世,享誉“小释迦”,法嗣87支传布川、 楚、黔、滇、陕诸省,远至海外。堂上之十代方丈竹禅,诗、书、画、印造诣俱佳,水墨人物,山水竹石,人谓别成一派,风靡佛门,享誉文坛。祖庭至今历十七代方丈,衣钵光大,道风流长。

  寺之殿堂建筑,原遵宋明僧制,堂坐东朝西,占地百亩有余,殿堂逐级升高,庄严璀巍,蔚为壮观;东西廊寮,配套完整,错落有致;通道、天井、花坛井然别致。堂上珍藏璨灿,文物甚众,《破山语录》、《竹禅书画》,堪为镇寺之宝;佛宝舍利、贝叶法宝、雍正、乾隆御赐《藏经》 佛像、佛乐,实乃绝代之珍。时西来和尚撰文《万竹山双桂堂赋》,赞曰“春去秋来,常为人间安禅之地;冬参夏学,永作天下集众之堂”,“承接曹溪源流,破山不破;焰续临济法旨,双桂无双”。诚哉斯言,不复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