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敖包用以做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9:17:24

祭敖包: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石堆、土堆。早先蒙古族以为天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特别加以崇拜。由于天地神没有偶像,人们就堆敖包以象征,从而敖包就成了人们的崇拜物。人们通过祭敖包祈求天地神保佑人间风调雨顺,牛羊兴旺,国泰民安。祭敖包的时间不固定。蒙古贞地区多在农历七月十三日。祭祀时,先在敖包上插一树枝或纸旗,树枝上挂五颜六色的布条,旗上写经文。仪式大致有四种:血祭、酒祭、火祭、玉祭。血祭是把宰杀的牛、羊,供在敖包之前祭祀。以为牛、羊是天地所赐,只有用牛、羊祭祀才能报答天地之恩,酒祭是把鲜奶、奶油、奶酒洒在敖包上祭祀。火祭是在敖包前笼一堆火,将煮熟的牛、羊肉丸子、肉块投入其中,人们向火叩拜。玉祭是古代人们以最心爱的玉器当供品祭祀。这些祭祀方式,都是表示对天地的虔诚,祈求天地给人们以平安和幸福。
祭敖包的规模、形式多种多样。旗有旗敖包,村有村敖包。祭祀时,不论官吏还是平民一同进行礼仪活动。先请喇嘛烧香点火、诵经说文,大家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走三圈并叩拜。礼仪结束后,举行欢宴。在高兴之余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和歌舞等盛大的那达慕活动。

最初是为了在广阔无垠的草原或原野上树立个标志。
到后来就不单单是标志了,后来牧民用来祭祀,祈祷,用于感谢上苍的..

用来祭祀和祈福用

敖包
Obo
萨满教神灵所居和享祭之地。为蒙古语音译,意为木、石、土堆。旧时遍布蒙古各地,多用石头或沙土堆成,也有用树枝垒成的,今数量已大减。敖包神被视为氏族保护神,祭敖包为重要祭祀仪式,于每年夏历六、七月间举行,供奉羊、酒、奶酪,点火、焚香,由萨满跳神后,参加者将祭品分食。鄂温克等族也有类似的祭敖包仪式。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后,萨满跳神一般已改为喇嘛念经,祭敖包不再是纯粹的萨满教的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