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 胎息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2:59:53
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思想精髓是什么,理论体系?胎息法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唐代幻真先生《胎秘经法》中描述的:“修道者常伏其气于脐下,守其神于身内,神气相合,而生玄胎”的胎息养真过程。
  容成子,相传为黄帝时代人,曾为黄帝轩辕氏的大臣。据说他先在东海边一个岛上(今浙江省永嘉县东的华盖山,现有容成子修炼的遗迹)练功,后来跟随黄帝,发明了一种考察天文的仪器,叫“盖天”,又发明了“日晷”黄帝访问广成子时就是由他和浮丘子、赤将子舆等陪同前往的。昔卉之所以要向广成子学习气功,也是受他的影响。因为他事先就将“胎息”之法教给了黄帝
  所谓胎息,是指像胎儿一样呼吸,就是意念神阙穴呼吸,把鼻呼吸彻底忘掉。实际上是一种极其轻微的细长绵绵的呼吸。玄门丹法中所说的“火候”之“火”,实际上就是练功中呼吸强弱程度的调节,“候”就是什麼时候进行调节。内丹“火候”之说,原本是借用“外丹”烧炼术语,后来发展为丹法中的“三十六息法”和“五候六诀”。
  胎息法修持分八步,每步至少行三十六息,最多一百零八息后行下一步。
  ① 先将鼻呼吸的频率减少,一般常人每分钟呼吸次数为十次左右,延长到每分钟四次。同时将呼吸速度变缓变细,使之均匀。
  ② 再将呼吸变为吸、停、呼,每分钟呼吸三次
  ③ 意想鼻尖吸气,两鼻孔呼气。其他同②
  ④ 意想鼻尖吸气,神阙穴呼气,其他同②
  ⑤ 意想百会穴吸气,神阙穴呼气,其他同②
  ⑥ 意想神阙穴呼吸,其他同②
  ⑦ 意想神阙穴吸气,全身毛孔呼气,其他同②
  ⑧ 意想全身毛孔呼吸,其他同②
  在下面进行十二时周天修习时,可在相应时位依法进行调息,只是将神阙穴变为相应时位(如子时在会阴等)。在五行阴阳功中可在呼吸时意想五色光气进入对应五脏,即用五脏呼吸。

婴儿在母腹的呼吸不就是胎息吗?我们修道就是返还之道,返老还童,返到婴儿时期,返到未生之前。
这就是他的理论体系,思想精髓。
并没有人专门建这个法子,修到一定阶段自然而然就会出现胎息。

此法根本不存在,鉴定完毕。

胎息法只是用腹部呼吸的一种方法,是道教内经的内容,黄帝内经里有,还有抱朴子内外篇里也有,你可以买一本看看,但不容易学。建立只是长时间摸索研究出来的一种养生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