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与外国人互通友好,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的古代贸易有哪些?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1:50:58
拜托啦

汉朝的丝绸之路
  唐朝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唐朝的和尚远渡日本,日本到唐朝的遣唐使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一、与朝鲜关系
  秦汉:燕、齐、赵人迁居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曾多次派人赴汉,其中辰韩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被称为“秦韩”.朝鲜的弓、马输入,中国工艺品及铁制生产工具等输出。
  隋唐:唐留学生中以新罗最多;长安和沿海设“新罗坊”、“新罗馆”接待商旅。新罗立国,仿唐制度,还设立国学,教授儒学。从唐引进茶种、雕版印刷术和制瓷、制铜技艺;新罗人喜欢唐诗;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唐文化色彩。
  二、与印度关系
  两汉:沿丝绸之路南线可到身毒,佛教传入中国。沿海上丝绸之路可达孟加拉湾沿岸诸国,最远达印度半岛南端。
  隋唐:以佛教为纽带,交往加强。贞观时通使。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高僧玄奘和义净分别从陆路和海路到天竺,《道德经》被翻译介绍到天竺。

  备注: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在中印2000多年的交往中,99.9%是友好合作的历史。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中印关系的发展过程,并从中提炼出双边关系发展的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现在古代,即中印两个文明古国大规模的历史性交流(唐宋时期以佛教为主要载体)。史实: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汉末年印度佛教开始传入我国;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唐朝玄奘西游,学习天竺的熬糖法。
  第二次高潮出现在近代,即两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史实:亚洲革命风暴中,两国人民互相配合,如印度发生民族大起义,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起义。
  第三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即两国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促成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

  三、与东南亚各国关系
  两汉:越南象牙、犀牛、珍宝等输入中国,中国铁梨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技术输出。海上丝路经印支半岛、马来半岛,出马六甲海峡,与东南亚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隋唐:相互遣使、贸易,赤土国王子来访。中国人开始到南洋谋生。
  明清:郑和下西洋后,中国人更多定居南洋,成为华侨,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当地人民一起,对开发南洋作出贡献。
  四、与中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