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3 03:26:44
在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为什么随着可变生产要素(如劳动力)的不断增加,总产量曲线会在最高点后下降(即便是增加可变生产要素是免费的)?

微观经济学供给—需求部分,讲到厂商均衡时,有一个叫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它讲的是一种(或几种)生产要素固定不变(记住,这已经说明是在一个短期的研究范畴的)的情况下,其他的可变要素(如劳动)的变动所导致的收益变化的情形。
那我们就可以想到,可变要素的投入增加,会使固定生产要素得过更充分的利用,比如说一亩土地,由一个人种需要一天,十个人种就只需要1.2小时或者更少。这样,必然使其生产可能曲线向外推移。
再看后一种情况,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以上所说的劳动和土地可以充分被谐调利用的时候,成本最低。此时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会是另一种情况。即使如上所言,增加的要素免费,那只代表要素本身不要求报酬,但作为生产要素本身特性所一定要消耗的物品却无法避免。如劳动力的粮食、工具的存放场地、维护费用等,都将是一定要消耗的利益。
那么不难想到,当一种生产要素不能创造价值的时候,它在消耗利益,边际收益一定是向0-生产要素成本的方向变化。

举个小例子说吧,一个大厨房,如果安排一个厨师,产量为一个单位,两个为3个单位……当你安排100个厨师的时候,那厨房就过于满了,产量也就下来了(人挤人啊)……

饱和

不会下降啊!你搞错了吧。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