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杜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2:59:23

杜鹃鸟,灰黑色的毛羽并不美,可是文人对它的礼遇和尊重,恐
  怕任何鸟也不及。
  单凭它的身世,就显赫不凡。相传它是望帝杜宇的化身。在《蜀
  志》中这样记截:望帝称王于蜀,得荆州人鳖灵,便立以为相“后数
  岁,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化为杜鹃
  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惨”。
  感情富有的诗人便从杜鹃的哀鸣中听出了“声声啼血”,激发了
  无数文人的情怀。李商隐就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的诗句。有人比它为忧心报国的志士,康有为在戌戊变法失败后悲愤
  地写下了“小臣东海泪,望帝杜鹃红”。也有人喻它是哀情哽咽的佳
  人,“林间有竹湘妃泪,窗外禽多杜宇魂”就是动人的描写。更有人
  说它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蜀客春城闻鹃鸟,思归声引未
  归心”流露了无边的思乡情。《琵琶行》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
  啼血猿哀鸣”笔墨更沧桑,凄惋。
  杜鹃在文人的心目中成了一种爱的象征,可怜、哀惋、纯洁、至
  诚……
  我想也许这世间的事情,有的以丑而广为人知,有的则以美而著
  称,还有一种并非是美丑的简单划分,只因其间涵纳着一种让人感动
  的莫名力量。
  我不是文人,所以听到杜鹃声声鸣啭,没有那种哀怨、凄凉、思
  归的感觉。小时在农村的那些年,每逢春时农忙,听到杜鹃“快快布
  谷”的叫声,总觉得像生产队长催人赶快上工的叫喊声。可村民们却
  对它有极好的印象,满怀欢喜地聆听它的啼啭,说谷穗和福祉都会随
  着杜鹃的叫声一同到来。看来对杜鹃的感情不仅在文人中蔓延,甚至
  连民间也受到感染,而且更实际,更具体,更鼓舞。感召力是积极的,
  上进的,是正面的。
  然而,当我偶尔涉及鸟类的知识时,发现这实在是名不符实的最
  大例证。
  杜鹃是一种残忍、专横的鸟。
  杜鹃是寄育性的既会不营巢,也不能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
  把蛋产在柳莺等多种鸟的巢中,这个自私笨拙的母亲,就象那些该咒
  的弃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