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古代史隋唐制度的革新这一课中的几个疑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9:16:42
1.军民异籍会造成什么什么后果?
2.那时均田制为什么无法推行?
3.为什么均田制的破坏会造成府兵制的崩溃?
4.什么是寓农于兵,兵农合一?
5.为什么寓农于兵,兵农合一会有利于农业的生产?
6.募兵制为什么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哪里体现?
7.租用调制是怎么使府兵制得到巩固的?
8.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后来实行了两税法,为什么户口会明显增多,赋税收入相对增加,而且为什么土地兼并不但没有得到制止,反而是不再受到限制,越来越严重呢?

能解决多少就回答多少吧,言之有理的我追加分~希望回答得通俗易懂些!谢谢~
3楼的,第8问中
以“资产为宗”征税,地主、商人土地兼并的土地越多,交给国家的税收越多,所以国家对这一做法是鼓励的。

请问“土地”也算资产吗?那为什么课本要分成: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
土地不管在农民手里还是地主商人手里都是一样多的吗?国家照样是得到相同的税收,为什么还要鼓励里土地兼并呢?

还有,之前的时期,土地兼并有受到限制过吗?

1.军民异籍,是指当兵的人,编入军籍,称为军户,不属于州县管理。这种做法产生的不良后果就是:编入军籍的人,不务农,使政府管理的户口和赋税收入减少
2.均田制无法推行的原因:土地兼并和买卖现象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
3.府兵制是与均田制相结合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均田制破坏后,农民得不到土地,就使府兵制失去经济基础;在加上战乱频繁,兵役繁重,兵士逃亡较多,加之府兵地位下降;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
4.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战争爆发时,上前线服兵役;和平时,则是再加务农
5.让以前编入军籍的人务农,就增加了劳动力
6.募兵制是由国家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保证了农时;同时也节省了府兵来往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体现: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开元盛世
7.租庸调制,主要是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同时对于去附役的人也有很多优惠,这样可以调动府兵的积极性,因此说巩固了府兵制
8.户口会明显增多,赋税收入相对增加,是因为两税法是以“唯以资产为宗”改变了过去“以丁身为本”的做法,使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放松,所以户口增多;此外两税法,扩大了税源,所以赋税收入增加。但是,它以“资产为宗”征税,地主、商人土地兼并的土地越多,交给国家的税收越多,所以国家对这一做法是鼓励的。

稍微说一点,不敢确定完全正确。
4、简单来说就是士兵平时务农,战时出征;
5、务农的人多了,并且由国家来组织,自然有利农业发展;

你学的是什么版本,我们书上都没有这种啊。。。
每个朝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土地兼并,只不过一般情况下,刚建国的时候,君主本生比较英明,他明白他想要建功立业,就一定需要百姓的支持,要众望所归,所以他会一定程度的限制土地兼并,但不会太过,应为他不但需要百姓的支持,也需要地主阶级,官僚阶级的支持。
到一个国家中期的时候,各代皇帝都是在深宫之中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长大的,他们既不懂民间的疾苦,又没有前代皇帝的能力,再加上有太后,皇后,宦官再左右着他,为此,很多皇帝就选择了放任自流。外戚,宦官得势,他们的家人也得势,所以到一个王朝的中期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程度的土地兼并。
到了一个朝代的末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