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的全文翻译,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7 21:24:47
注意,是苏辙的,不是苏轼那首,要翻译,不要一大堆背景

水调歌头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读苏轼兄弟的传记知道,他们的手足之情可谓深矣!东坡写给朋友的诗中就说“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里,更浸透着兄弟异地相思的情感!兄弟二人,正如子由曾说“辙幼従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既壮,宦游四方,各奔西东,又常处在不得意的心态里,情深手足之念,就常常使他们梦魂相牵。

熙宁十年(1077),对他们兄弟来说,是多么值得珍惜与回忆呀!这年四月苏轼从山东密州离任赴徐州任;这年八月苏轼的弟弟也将赴南京(今商丘)任签书判官,似乎上天有意安排了他们兄弟的相聚,子由四月来徐州,一直到这一年中秋的第二天离开徐州,这就是他们传记里所说的“徐州逍遥堂相居百余日”的美谈佳话。在这一百多天的时日里,兄弟二人游山玩水,吟诗唱和,美哉!乐哉!

这年八月十五日夜,是他们相聚的最后一个夜晚,次日即将分别。此夜月圆夜朗,苏轼遂在逍遥堂与好友张继重、李公铎置酒给弟弟子由饯行,几人赋诗饮酒赏月,彻夜未眠。席间苏辙感慨人生聚散无常,有感而发,则次兄去年密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韵作《水调歌头.徐州中秋作》一首,词云: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被,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如果以今人观念观之,别说是兄弟之间,就是夫妇之间为了生存、事业计,聚少散多的人生经历亦不乏其人其事,然只要是自我抉择,尽管有生离的痛楚,毕竟还有事业成就的宽慰。以此观照苏轼兄弟词中的情感抒发就会发现,在诉说别离之苦中那一份无法主宰自身的绝对无奈!当熙宁九年(1076)苏轼“明月几时有”词写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本来是既合情又合理的自我安慰,然而到了第二年苏辙(子由)写“徐州中秋作”的一词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短暂相聚的快乐,根本替代不了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