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国”的概念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22:56:34
在政治课上老师说美国有个不知道什么家提出了“中美国”的概念,那“中美国”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中美国” 本词出处: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007年3月4日文章。原文标题: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中美国,作者:尼尔-弗格森。
  围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形式、性质和发展方向问题,美国近一年来有不少议论。奥巴马当选后,这种议论更多。
  “中美共同体”一说是标准的美国式思维

  经济学家伯格斯坦去年5月建议,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应进一步升级为“领导世界经济秩序的两国集团格局”。后来他又建议,奥巴马应提议同中国领导人胡锦涛举行年度双边会晤。

  此前,个别美国媒体曾试探性提出过“中美共管太平洋”的主张。

  美国经济史学家尼尔·弗格森也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即现在广为议论的“中美国(共同体)”(Chinamerica)。

  弗格森认为,现在中美已走入“共生时代”:美国是全球最大消费国,中国是世界最大储蓄国;双方合作方式是美国负责消费、中国负责生产。在奥巴马就职前,他还进一步提出,奥巴马应“向东看”,赶快去北京开创中美“两国峰会”。

  布热津斯基和基辛格的言论更在推波助澜

  1月12日,在北京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活动的一次会议上,大选期间曾任奥巴马外交事务顾问的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强调说,中美之间建设性的相互依存是全球政治和经济稳定的重要根源,现在需要全力推进一种非正式的“两国集团”。

  布热津斯基强调,“美中之间的关系必须真正是一种与美欧、美日关系类似的全面的全球伙伴关系”;“美中高层领导人应进行例行的非正式会见,不仅就美中双边关系,还应就整个世界问题进行一种真正个人之间的深入讨论”。中国所强调的“和谐”可以成为美中峰会一个有益的起始点。

  几乎与此同时,基辛格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这位曾为了美国的利益而促成全球战略格局大变的政治家主张,美中两国应建立一种“命运共同体”结构,将两国关系提升到类似二战后大西洋两岸关系的高度。

  这些主张只是印证了当今的国际关系新背景

  这些人物的主张和建议在美国颇有一些代表性。他们的出发点不大一样,内涵有所不同,意向和图谋也不尽一致,但也有一定的“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