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榭焚香听琴事,浪荡江湖不系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3:17:32
这句诗出自谁的什么诗?是苏轼的吗?全诗是什么?

肯定不是苏轼的诗词,着首诗显然不符合苏轼的风格。
我想应该是某武侠小说中的句子!

有人想浪迹江湖,有人想退出江湖,出入之间,何谓江湖?也许,江湖的真义也只有在出入的一刹那才蓦然如飞刀般出现。
“我们武林人士出出入入的地方,就叫江湖!”——《风云再起》如是说。
是的,江湖的林林总总,不入,何以探其幽深;不出,又何以知其旷远?宇宙苍生如此,江湖,又怎能置身其外?
面对着庙堂的森严与浮尘,有多少人想进入江湖。
陶渊明一句的“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勾出了多少失意于庙堂之人的辛酸与苦楚?王勃一句“襟三江而带五湖”,又牵出了多少人的“浪荡江湖不系舟”的旷远之梦?无论是高适的“天地庄生马,江湖范蠡舟”,还是范仲淹的“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不都在弥漫着一个悠远而旷古的自由之梦么?多少人志在庙堂,本意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却突然发现那本是庄严无比的庙堂上却已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或是感觉到生不逢时英雄落寞,或是厌倦了勾心斗角权力倾轧,于是,他们或主动或被动,或豁达或悲凉地从高高的庙堂走向了远远的江湖,想在这片淼淼的水中追求一份旷然,一种不羁——于是,屈大夫形容枯槁披发独吟于汨罗江溿,李太白吟流水或悲鹦鹉怆行于天姥山中,苏东坡亦“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于赤壁矶下……
然而,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江湖,岂能轻易而入?于是也有那么多人想退出江湖。
大凡庙堂失意者,都是向往着江湖中“水榭焚香听琴事,浪荡江湖不系舟”的高远与自由的而来的,他们在进入江湖时觉得自己已将人世间的一切纷纷争争熙熙攘攘得得失失荣荣辱辱了然于胸。以为自己对江湖中的一切已可以八风不动了,然而他们错了,他们不知道江湖其实便是庙堂的隐影,庙堂上有的,江湖中也会有——庙堂上有忠奸之分,江湖中有正邪之辨;庙堂上有权力倾轧,江湖上有剑影刀光;庙堂上有笑里藏刀,江湖中有明枪暗箭。江湖,岂可如此抬脚出入?只有在这时,他们才会发现,这片水,也有江湖涌伏,波涛诡诈,也只在这时,他们才会真切地感受到“人在江湖”这只小舟不羁背后的苍凉——所谓恩怨情仇,所谓身不由己,就是所谓人在江湖!于是令狐冲们唱着《笑傲江湖》曲想退出江湖,但他们忘了,有人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怎么退出?
尘世如潮人如水,